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98章 十大帝王(四)

 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調整文武關係。

 又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改革官制,加強了中央集權。

 但自其開始的逐漸成型的重文輕武,對宋朝日後文強武弱局面的形成有所影響。

 也為日後大宋的滅亡埋下禍根,富宋,弱宋成了宋朝特有的標籤。

 趙匡胤與漢高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滅亡荊南,後蜀,南漢及南唐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普此人最出名之處便是自認為的一句: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也算是熟讀《論語》,靠半部論語治天下。

 不過這本身就是一個笑話,歷史上從來奪取天下者,先難後易,先打北方,後打南方。

 宋朝不是後面的大明,趙匡胤也不是朱元璋,趙普更不是一統江山的劉伯溫。

 歷史上唯一從南打到北,並取得北伐成功的只有大明王朝。

 旋即在開寶九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

 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

 今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 詠初日】

 作者:宋. 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與殘月。

 趙匡胤五十歲而終,引出兩則歷史謎團。

 一則是“燭光斧聲”和“金貴之盟”。

 為何有這兩個歷史謎團,史學界並沒有統一定論。

 然而在後世廣泛流傳,家喻戶曉。

 只因趙匡胤的死亡太過突然,也太蹊蹺。

 對宋太祖趙匡胤是被晉王趙光義用斧子劈死的說法不靠譜,趙匡胤是武將出身,又是太祖長拳創造者。

 而趙光義是文人,怎麼可能是趙匡胤的對手。

 如果說趙匡胤的死跟趙光義有關,又不是斧頭劈死的,那麼我們只能猜測趙匡胤是被毒酒毒死的。

 因為歷史上被毒死的皇帝不在少數,因為趙光義是個用毒高手。

 最厲害的一種“鼻嗅之立死”,相傳就是宋太宗趙光義留下來的。

 據說後蜀降王孟昶是被毒死的,南唐後主李煜也是喝了毒酒死的,那麼宋太祖趙匡胤也難以倖免。

 不過這些都沒見於正史,這大概得益於趙光義在當皇帝的時候掩飾的好吧。

 史書中多次記載趙光義曾經干預史書的編寫,我們不難得出趙匡胤如果死於趙光義之手,那麼下毒是最好的辦法了。

 人們之所以懷疑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後改為趙炅),也有些理由。

 首先是改年號不逾年,古代皇帝登基後都不是立刻改年號,而是第二年才改年號。

 以此表達新皇對先帝的孝敬和緬懷,可趙光義登基後打破常規。

 竟然在趙匡胤去世的當年,將年號由開寶改為太平興國,這一行為在當時是非常不合理的。

 其次趙光義上臺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就離奇死亡。

 一個吃肥肉吃死,一個睡覺睡死,另外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弟弟趙廷美也被貶斥最後鬱鬱而終。

 這些人都是能夠對趙光義皇位構成威脅的人,

 他們的離譜下場也讓人們懷疑趙光義的皇位來的不正當。

 當時宋朝宰相趙相趙普是堅決反對兄亡弟及的。

 這也就是民間傳說版燭影斧聲誕生的原因。

 宋【史紀事本末】,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

 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

 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

 “好為之,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

 據記載,一次太祖和太宗去看杜太后,太后問太祖“你知道為什麼你可以奪得天下嗎?”

 太祖回答:“祖宗保佑。”

 太后搖頭,說道:

 “那是因為後周的皇帝小,主少國疑,你才得以黃袍加身當上皇帝。

 所以以後傳位應該先傳給你的弟弟光義,光義之後傳給光美,然後再讓光美傳位給德昭,這樣我大宋江山才可以永固。”

 杜太后命趙普起草了盟約藏於金匱之中,這便是全匱之盟。

 諸多史料記載在太祖時太后杜氏死前,已立下約定太祖百年之後由其弟光義繼位。

 但是五代的現實是皇帝善終的很少,而且基本都是王朝第二代就被滅國。

 於是才提出在當時更為合理且常見的兄終弟及。

 行了冠禮在人們眼中就不一定是成年,仍叫幼年,這就有了讓趙光義繼位的說法。

 總之各種理由與猜測,很難辯出其中真偽,這仍舊是個迷。

 盤點笫七位宋太祖趙匡胤,至此完畢,再會”

 天幕就此關閉,又將是一番彈幕在彈出時,天幕才會在萬界之中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