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98章 十大帝王(四)

 在寓居襄陽的一座寺廟時,得到一位精通數術的老和尚的勸導。

 往北出發,抵達了後漢樞密使郭威與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作戰的前線。

 但他這時應該沒有與郭威等正式接觸,只是探望了一下隨郭威出征而左眼負傷的父親趙弘殷。

 隨後便北上太原,被正在招納亡命的河東節度使劉崇收留為鎮將。

 這段時間內趙匡胤一直在太原,洛陽一帶徘徊。

 而郭威勢力日漸強大,趙匡胤敏銳察覺到以樞密使出鎮鄴都的郭威的權勢之大,於是果斷投奔了郭威。

 廣順元年,郭威在推翻後漢隱帝的統治後,奪取帝位建立後周。

 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殿前諸班。

 廣順三年,趙匡胤拜滑州興順副指揮使。

 此年,趙匡胤尚未就職便被擔任開封府尹的郭威養子柴榮招入麾下。

 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顯德元年初,柴榮即位,是為後周世宗。

 不久之後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柴榮御駕親征。

 在澤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與北漢軍遭遇,趙匡胤以與主將張永德各率馬軍兩千扈駕大戰展開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遁潰。

 步軍千餘人投降北漢,局勢十分危急。

 在此關頭,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

 又請張永德率弓箭手搶佔左邊高地,趙張二人各率兩千精兵左右夾擊,以死拼殺。

 加上柴榮採納樞密副使魏仁浦的建議,親自躍馬衝擊北漢皇帝劉崇的大營。

 使後周軍士氣大振,最終扭轉局勢,大破北漢軍。

 趙匡胤作為先鋒,乘勝進攻北漢都城太原。

 趙匡胤下令火燒城門,但太原防守嚴密,後周攻城部隊損失頗多,趙匡胤的左臂也被流箭射中,柴榮制止他再攻城決定撤兵。

 回師後的三月趙匡胤被破格擢升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時為南漢轄地刺史雖是加銜,但已屬中高級將領又升領永州防禦使。

 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隨徵北漢,南唐戰功卓著。

 並通過點選禁軍和選募殿前軍的機會,扶植了楊信,崔翰,田重進,張瓊等一大批親信,從而在殿前司中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防禦使為禁軍最高統帥。

 在軍中結拜了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等義社十兄弟。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

 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

 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

 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

 拜於庭下擁立他為帝。

 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言不由衷的說道:

 “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唯命是聽。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就當眾宣佈:

 “回開封后,不得驚犯太后和主上,不得侵凌公卿,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

 服從命令者有賞,違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

 趙匡胤於是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石守信,王審琦等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

 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

 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佈柴宗訓禪位。

 正月四日,趙匡胤在開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

 時年三十四歲,之後,下詔改封柴宗訓為鄭王。

 當時柴榮還有一女兒,才幾個月大,趙匡胤將其留在身邊撫養。

 她就是歷史文獻,小說,評書中【楊家將】,【楊門女將】中有名的柴郡主。

 北宋名將楊業之子楊延昭,人稱楊六郎的妻子柴郡主。

 有一點趙匡胤比其他篡位者要強上許多,下旨賜柴氏皇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

 只要不是謀逆大罪,一切待遇如同親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遂以宋為國號。

 改元“建隆”,仍定都開封,宋朝又稱北宋。

 趙匡胤針對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問題,兩次杯酒釋兵權。

 為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兩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