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93章 盤點歷史名臣7

 許多後世才出現的一些制度,經濟,金融制度,王安石卻提前提出來了。

 也許王安石不知道什麼叫金融學,更不明白什麼叫政治經濟學,但他在向好的方向推行。

 3社會方面:

 王安石變法改善了人民生活條件,推動了農業生產的進步。

 並通過免役法和市易法等措施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他還實施了司法和文化的改革,推動了社會思想和制度的更新。

 4文化教育方面:

 王安石變法對後世的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有著積極的影響,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至今仍被部分學者推崇。

 王安石變法也有其侷限性,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如地方官員和地主豪強利用變法進行貪汙和兼併土地,導致農民破產,從而引發了社會矛盾。

 雖然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

 范仲淹和王安石都是改革的先驅,文化領域的帶頭人。

 王安石更是唐宋八大之一,宋朝佔其六。

 唐宋八大家分別是: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轍,蘇軾。

 一門三學士,故可用韓柳歐王曾三蘇概括。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王安石,蘇軾,蘇轍和曾鞏。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

 宋代歐陽修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

 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王安石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本天幕此次盤點歷史十名臣,自然要考慮與十大名臣相關的歷史人物。

 他們雖然沒能評上十大名臣,卻是當之無愧的歷史名人。

 下面盤點十大名臣最後一位,第十位:

 唐朝\/武周時期,救時宰相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

 陝州硤石人,唐朝名相。

 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遷兵部郎中。

 萬歲通天元年,契丹侵擾河北連陷數州。

 軍務繁雜,檄書如雪。姚崇剖析若流,得到武則天賞識,擢兵部侍郎,遷兵部尚書名列宰相。

 神龍元年,協助張柬之發動神龍革命。

 清除張易之兄弟及其黨羽勢力,迫使武則天還位於唐中宗。

 受封為梁縣侯,後曾被外放亳州等地任刺史,唐睿宗復位後被召入朝。

 官至中書令,革除弊政,頗有作為。

 但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而被貶為申州刺史,唐玄宗親政後姚崇拜兵部尚書。

 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封梁國公。

 他提出十事要說,力主實行新政,興利除弊整頓吏治。

 淘汰冗職,選官得才。發展生產,抑制權貴。

 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可謂是無姚崇則無開元。

 開元四年,姚崇以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開元九年九月丁未日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姚崇撰有大量表奏文章,其主旨警告勉勵時人注意平日言語。

 避免禍從口出,反映出唐與武周交替時代嚴酷的社會現實。

 【遺令戒子孫文】則是鑑於如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辛苦終生,但死後子孫無良獲罪,家族敗落。

 誡勉子孫,不要因家產處置而反目,遺言死後喪事一切從簡,避免重蹈上述諸家族的覆轍,切勿厚葬。

 姚崇是大唐王朝第一名相,救世之功,歷經三朝。

 武則天為太后時期及日後稱帝,姚崇處事謹慎,順勢而為。

 姚崇之功,無人可左其右,救時宰相實至名歸。

 一生以不貪為寶,以廉慎為師即便在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個人官位達到至極的開元時期,他依然以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

 由於清廉,所以他買不起京城市區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離朝廷較偏遠的郊區。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移居上陽宮。

 百官都為唐朝復辟而相互稱慶,唯有姚崇哭泣不止。

 張柬之對他道:

 “今天難道是哭泣的時候嗎?恐怕您從此要大禍臨頭了。”

 姚崇言:“我長期侍奉則天皇帝,現在突然辭別感到悲痛難忍。

 我隨你們誅除凶逆,是盡臣子本分。

 今日泣辭舊主,也是人臣應有的節操,就算因此獲罪我也心甘情願。”

 姚崇不愧是一代名相名臣,故上榜十大名臣榜。

 十大歷史名臣盤點結束,是非功過自有評說,再見,下期十大帝王榜!”

 天幕預告完畢後關閉,萬界之中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切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