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93章 盤點歷史名臣7

 只得退回河北,武則天又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

 讓他安撫河北,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脅從,在突厥退軍後,害怕受到牽連紛紛逃匿。

 狄仁傑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諸州百姓,使他們回鄉生產。

 久視元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

 文武百官多隨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

 恩寵冠絕當朝,是年九月,狄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

 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神龍元年,唐中宗復辟,追贈狄仁傑為司空。

 景隆四年,唐睿宗繼位。追封狄仁傑為梁國公,天寶六載,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廟。

 附祭於中宗廟廷,後晉天福六年,狄仁傑被後晉朝廷追封為太師。

 天幕盤點完狄仁傑的一生,萬界觀天幕者也不得不承認,狄仁傑的名臣之名不虛。

 下一個天幕直接宣佈第九位名臣,讓天幕下的古人也驚喜了一下。

 盤點歷史上【十大名臣】第九位,北宋: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

 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因母謝夫人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

 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

 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

 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范仲淹有幾句名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此為范仲淹的傳世名言,還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

 宋夏戰爭爆發後,康定元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

 採取屯田久守的方針,鞏固西北邊防,對宋夏議和起到促進作用。

 西北邊事稍寧後,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

 授樞密副使,後拜參知政事。《慶曆新政》推行改革。

 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自請出京。

 歷知邠州,鄧州,青州。皇佑四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宋仁宗親書其碑額,為褒賢之碑,後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

 文正,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後相繼從祀於孔廟及歷代帝王廟。

 慶曆變法,雖然沒有成功,卻為日後的王安石變法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

 慶曆變法與日後的王安石變法,對宋朝乃至整個歷史走向有著極為重要意義。

 但是宋仁宗對待變法上的態度不堅定,這是導致朋黨之爭的禍源。

 至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同樣不堅決,更對保守勢力沒有舉起屠刀,反受其害。

 北宋有兩次挽救其滅亡的機會,皆因保守派反對變法加上變法中自身存在問題,導致一切完蛋。

 王安石也是歷史名臣之一,雖算不上歷史上十大名臣,但其名不亞於十大名臣。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撫州臨川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王安石中進士,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

 政績顯著,宋仁宗末年,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但未被採納。

 慶曆變法在范仲淹變法時,虎頭蛇尾,草草結束,宋仁宗自然不會採納。

 卻不知道,正是宋仁宗的優柔寡斷,為宋之滅亡埋下隱患。

 兩次可以挽救大宋朝的機會,皆因保守派反對而夭折。

 最佳時期在宋仁宗及之前宋真宗時期,如果堅決變法,以富國強軍為思想指導,也許宋還有救。

 王安石在宋神宗時期推行的變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方面:

 王安石變法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併為後來的封建君主制奠定了基礎。

 他的政策改革了行政管理系統,推動了官僚制的政治管理模式的實施,同時也推動了朝代的轉換,帶來了政治結構的重大變化。

 2經濟方面:王安石變法改革了經濟體制,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他創立了多項財政和管理制度,如預算制度,政府儲蓄食糧制度,政府貸款制度。

 平抑物價制度以及公平勞役制度,這些都為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和國家實力的增強做出了貢獻。

 王安石這些經濟理念,領先於世界一千多年。

 俗話講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

 王安石提出的貸款制度,是標準的金融理念和銀行運行制度。

 只是他沒有建立完備的錢莊即後世所講的銀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