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 作品

第4章 議和可暫且緩一緩

 從上一次的北伐結果來看,我漢人軍隊已經完全不弱於金人蠻族了,既正面戰場上交鋒也絲毫沒有落於過下風,如此這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只要金人敢再次發兵南下,那麼他們便大概率有來無回。 

 只是官家這般作為,還真是開了我司馬懿的眼界呀。 

 果然,親眼看到的和親身所經歷的,遠比那些從史書上看到的事蹟要更加顯得直觀呀。 

 對於這樣的皇帝,司馬懿自然明白應當如何處之。 

 君強則臣弱,君弱則臣強,這裡的強弱不是指能力與手段,而是指態度與決策。 

 眼前這皇帝就是顯然的態度曖昧與決策不果決,雖然他一心想要求和,但是他身為皇帝一國之君,自然不能也表現得太過於明顯。 

 所以作為臣子的,態度自當強硬才是。 

 當打則打,當和則和,猶猶豫豫可不行,因為猶豫就會敗北。 

 當然這也不能左右到他的原則核心問題,比如北伐迎回二帝,或者軍隊獨立尾大不掉什麼的。 

 除去這些原則核心問題以外,其他什麼事情都好說。 

 至於緩一緩和議什麼的更是不在話下,只要他的態度能讓官家感到安心即可。 

 司馬懿拱手正聲說道:“官家請放心,臣敢用項上人頭擔保,金人絕不敢對此有所異動,即便緩一緩他們也無可奈何。” 

 這一刻,司馬懿感覺到無比的暢快,因為他從來沒有在皇帝面前敢用如此強硬的語氣說話。 

 因為他從來沒有侍奉過如此不敢膽色且態度優柔的皇帝,像這樣的皇帝若是身在他那個更為混亂的時代的話,恐怕早就成為冢中枯骨了。 

 之前那曹家三代,可是一個比一個難伺候,就生怕有什麼出格的行為被他們發現,從而導致被他們所猜忌。 

 猜忌這種東西,言不清道不明的,一旦沾上了,可是再也難以被洗清了。 

 這是人性使然,天底下是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當初他因為長時間把持重兵坐鎮關西,本來都已經被曹叡給猜忌了,就等著準備要對他軟刀子下手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想到正值壯年的曹叡卻突然不行了呢,一下子就變得十分病重,頭腦也變得不再清晰了。 

 後來再加上有曹叡的心腹之人為他說話,這才使他安然度過了託孤一事,現在想來他也不禁感到一陣後怕,後背還是止不住的發涼,或許那一次是他在上一世當中最為危險的時刻吧。 

 司馬懿此時已經很清晰的洞察到,眼前這個皇帝絕不是什麼庸主,更談不上什麼昏聵無能,頭腦清晰考慮周全且權謀控人皆有度。 

 但最嚴重的問題和缺陷是,官家的膽色始終十分有限,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影響可不小。 

 想來應該是被之前的幾次兵變,以及金人的搜山檢海來抓他給嚇破了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