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瑜 作品

第 80 章 講學

 秦青灼拱手,侃侃而談:“殿下,臣以為宜先試之而後推行,這樣最為妥當。今徵寧郡最宜為試,都城已遭洪澇之患,用以改稅制,所遇阻礙微,改制更易成功。”

 顧煦越聽眼睛越亮,他聽了秦青灼的話沒有做出反應,反而把秦青灼的話在腦子裡過了一遍,他仔細琢磨之後,發覺秦青灼的方法在這次的稅制改革中最適宜,而且選擇試點的地方也是恰到好處。

 試點,這個詞真新鮮。

 以前沒聽過這個詞,但顧煦一聽見這個詞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他看向秦青灼,心裡對秦青灼生出了好感。

 難怪皇爺爺當皇帝還需要朝臣出主意,顧煦第一次體會到有人出主意的好處。

 “秦大人,本殿先在這裡謝過了。”

 秦青灼自然是一番推辭,顧煦賞罰分明,把秦青灼的功勞記在心裡。

 近日,顧英在兵部籠絡了一些兵部的官員。顧煦不明白為何父親把他安排進戶部,卻把顧英安排進兵部。直到前段日子,顧煦才明白父親在和兵部尚書談話,想把兵部尚書家的哥兒嫁給顧英。

 兵部尚書董誠本是鎮守邊疆的大將軍,因在戰場上受傷後不能再做劇烈的行為,所以建康帝讓大將軍班師回朝,把兵部尚書給了董誠做。董誠在軍中有許多的同僚,在朝廷之上做了幾年的兵部尚書人脈也極廣,最重要的是他深受建康帝的寵信。

 建康帝還是一介皇子時,董誠就擁護建康帝上位,建康帝上位後,董誠又在邊疆立下赫赫戰功,董家和顧氏皇室極為親近。

 董誠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董無是少將軍目前在御林軍當值,小兒子董雙是一個哥兒,長相明豔,在京城的圈子裡也是出名的火爆美人。

 顧煦身為兄長還未有未婚夫,太子已經在給顧英相看了。雖說這行為不明顯,但明眼人眼裡都知道太子把顧英安排到兵部就這一層意思。

 “殿下不必客氣,若不是殿下把臣喊出來說了這一番話,臣也沒有這番見底。”秦青灼笑道。

 兩個人在這裡分道揚鑣,但這次對話都在兩個人的心裡留下了痕跡。秦青灼回到中和殿繼續當值,建康帝看了一份奏摺直樂呵。

 “都是上奏請求歸京過年的將軍們,朕可以允幾個將軍回來,不可盡來,不然邊疆誰來守。他們也不容易,讓戶部給兵餉裡多加一些銀子,過年總要吃點葷腥熱鬧熱鬧。”

 “宮宴的事讓皇后去辦吧,今年臣工們也受累了一年。”建康帝露出一絲笑:“秦愛卿,今日就不需要要你了,朕要去皇后宮裡。”

 秦青灼擔任了起居注,可也不能跟著皇帝去後宮,只有白公公才能跟著去。

 “是,陛下。”

 秦青灼要離開時,顧煦就來找建康帝了,建康帝沒有絲毫不耐煩,反而親切的叫了一聲煦兒。

 他退下之時想到皇孫雖沒有得到太子的寵愛,可建康帝一直都很看好皇孫。秦青灼下值還在皇宮碰見了許青陽等人。

 許青陽看見秦

 青灼也很驚訝,他含笑拱手:“秦兄,昨日在一間酒樓吃了火鍋,那鍋子吃下去整個人都熱起來了。秦兄的腦子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秦兄,我也去一間酒樓裡吃了家常菜,酒樓的價格合適,裝修每一層都是不同的風格。莫蒼同樣說道。

 ?本作者端瑜提醒您《我夫郎是二嫁[穿書]》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

 昨日酒樓開張,秦青灼也沒有通知他們,他們走在街上聞到了火鍋的香氣就被吸引了,自己聞著味就進去了。

 “你們喜歡就好,我也是試著做一做,不然不夠家裡花銷。”秦青灼每個月是八兩銀子,這銀兩夠在京城裡生活,但要生活得好還是不夠的。

 此言一出,紛紛引起了許青陽和莫蒼的共鳴。許青陽和莫蒼還有父親的支撐,每年父親都會派遣人把銀子送過來,兩個人已經是成家立業的男兒了,總是靠著家裡資助,他們的自尊心很受挫。

 文人手不能扛肩不能提,只有一支筆桿子。若是抄書要補貼家用,又太過麻煩。抄書要耗費很多的精力,還要少錯字,他們的精力不足。

 許青陽頗有家產,但家產都在青縣,他和蘭哥兒已經在想在京城置辦家業了。他的岳父是從六品鴻臚寺丞,給蘭哥兒的嫁妝豐富。

 京城物價高,他們靠著雙方父母在京城的偏遠地方買了一間宅子,已是花了父母積蓄的大半。以後的日子要靠兩個人繼續過,蘭哥兒近日就在京城裡看鋪子。

 沒想到秦青灼早早的就做了打算,等他有了想法後,秦青灼已經把酒樓辦起來了,效果還不錯,昨日短短的一天就有許多顧客,要是半個月後還屹立不倒,那就在京城站穩了腳跟。

 三個人聊了一些朝廷中的事,在朝廷做官後,聊得最多的就是朝廷上的事。

 許青陽:“稅收改制,內閣大臣還在制定方案,但是戶部尚書被抓進去了,還是先要把戶部尚書的人選選出來才能把一些事辦下去。”

 莫蒼:“戶部在六部之中就是香饃饃,誰都想鉚足了勁去擠戶部,更何況現在戶部裡還有顧煦殿下。”

 建康帝已有五十歲了,他喜歡修道就是因為身子骨弱。按照朝廷大致的方向該是太子登基,那麼顧煦作為嫡長孫就是下一任太子。

 雖說顧英也頗受太子的寵愛,但畢竟還是一個庶子。崔正君出身忠義伯府,滿門忠烈,這是朝廷中毋庸置疑的勳貴之家,而陳庶君門第太低了,又不知分寸,朝臣們對這樣的人沒有什麼好感。

 他們打小就是學的儒家經典,顧煦又是嫡又是長,立他為太子是正統,也可以讓國家權力平穩的傳下去。

 而今朝臣還在觀望中,待太子登基後,朝臣們就會開始站隊。從龍之功太吸引人了,大部分朝臣都不能拒絕這份誘惑。

 他們三人說這些還太早,他們還要在翰林院學習兩年才能到朝廷各部做官。

 三個人到了分岔路口,各自分開。

 ……

 秦青灼上朝後,陸夫子在整理自己需要講學的課,他不知道講什麼,好久沒到京城來了,也不知道這些太學生喜歡聽什麼。

 () 有許多太學生還是勳貴子弟,他們這樣的子弟從小家中就有藏書萬千,懂的知識都懂。陸夫子本想講《孟子》,但又覺不妥,草草的擱下筆。

 他走出院子,馬長問道:“陸夫子要上哪去?小的用馬車送夫子。”

 “不用了,我就帶著小童四處走走。”

 陸夫子走出秦府,今日風雪不大,外邊的雪已經被掃走了。陸夫子披著大氅,帶著童子四處走動。

 童子把自己縮在圍巾裡:“夫子,這麼冷,還不如在被褥裡躺著。”

 陸夫子笑罵道:“你這童子忒懶,冬日在家裡待著就越發不想動了,還是要出來走走。”

 趕巧了,陸夫子在外邊還不足一刻就遇見秦青灼從皇城裡出來了。

 秦青灼從皇城裡出來就把自己小紅帽從袖子裡拿出來戴在頭上,本就有一個官帽,小紅帽比官帽大,一下子就把官帽兜在裡面了。

 陸夫子神色複雜:“……”

 你說你穿著綠色的官袍,頭上再戴一頂紅色的帽子,這成何體統!

 “夫子。”秦青灼瞧見陸夫子立馬走上前去。

 “你這帽子還是少戴。”陸夫子這樣的傳統中年男子見不得這樣。

 “夫子,這樣暖和。”秦青灼美滋滋的說。

 倆師徒走在一起,秦青灼乾脆帶著陸夫子在京城逛一逛,京城中有一文人樓,諸多好文章都可以在文人樓裡看見,秦青灼就帶著陸夫子去那看一看。

 陸夫子心中意動跟著秦青灼到了文人樓。他站在一旁看了不下於十篇文章,他點評道:“這些文章辭藻華麗,但內裡不足。”

 他又走到另一邊看見一篇樸實無華的文章,還未看及名字就露出遺憾之色:“此篇文章有樸實之風,但不夠深入,還是被框住了,沒有多少新意。”

 他低頭去看落名,那上面寫著許青陽三個字。

 陸夫子:“……”

 陸夫子繼續往前走,他又看了幾篇好文章,有幾篇文章是知名的大儒,那文章寫得是沒話說,一針見血,其中以李祭酒的文章最為得陸夫子的心意,李祭酒的文筆犀利,又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感,讓陸夫子看後就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