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60章 皇子與皇后(4k)

 

所以,雖然劉辯本人過去靠著嫡長子的先發優勢成功取勝,他也不至於厚著臉皮說他能達到今日的成就全靠自己的努力,但他卻並不願意用自己曾經憑藉的嫡長子繼承製定下繼承人。

 

起先劉辯考慮到唐婉畢竟生育完未久,他心中雖然對於皇后的人選有了定論,卻並未第一時間宣佈,以免影響唐婉的修養。

 

劉辯對著眾人開誠佈公地說道:“太子的人選對國家的未來十分重要,不容忽視。遙想當初,朕被先帝立為太子之時,大體順遂,卻也有些許曲折。”

 

就在劉辯迎來長子的誕生不過七日,唐婉也到了生產之時。

 

在帝國歡度喜迎兩位皇子的熱鬧後,另一個問題被赤裸裸地擺在眼前嫡庶長幼,以及對此至關重要的皇后人選。

 

“伯符,自三署入羽林,感覺如何啊?”劉辯問道。

 

盧植聞言看向蓋勳,後者立刻說道:“陛下放心,尚書檯日後會對此類奏書加以甄別。”

 

“回陛下,臣至行伍,如歸家中!”孫策的答話鏗鏘有力,顯然不覺得成為羽林郎是降職。

 

沉默一會兒後,盧植率先說道:“臣等贊同。”

 

如今民間已經有了賤名好養活的說法,按照董太后的意思,兩個皇子合該先起個可以擋災的乳名,尤其是幼子,而長子也可以起一個以防萬一。

 

別真成了豚犬兒了。

 

劉辯一碗水端的很平,蔡琰與唐婉都很滿意,董太后也沒有多說什麼。然而這一家子人很滿意,朝臣們卻不滿意了。

 

劉辯又把七日前的心焦重新經歷了一遍。

 

不過劉辯沒想立刻點醒孫策,都是年輕人,誰還不知道誰呢?

 

如果按照原本的羽林郎與三署郎來比較的話,孫策此次遷任是妥妥地降職,羽林郎雖距離天子更近,但論起前途完全無法與三署郎相提並論。

 

孫策見狀,適時地請求告退回歸值守的崗位。

 

“伯符所言,朕已知曉。”劉辯終於開口。

 

只是劉辯兩個兒子的身體素質似乎與母親反了過來,幼子相比他的哥哥要孱弱些。

 

劉辯允之。

 

言談間,孫策一咬牙,忽然說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劉辯沒想到他們沒對秘密立儲發表意見,反而糾結起了自己的語病,趕緊收回了自己的不詳之言。

 

素來自信的孫策未曾想劉辯忽然提出了這個問題,饒是他也不可避免地稍稍紅了臉,答道:“年前家慈自吳郡傳信,言說已經為臣定下一門親事,許是要不了多久了”

 

儘管東漢的皇后身份比起西漢普遍高出許多,但仍然改變不了母憑子貴的標準。何太后與劉辯就是母憑子貴的典型。

 

簡單來說,皇甫嵩回京後,和盧植合力,協助劉辯擴展了原本羽林郎的名額,其中包括精心挑選出的來自六百石及以上高官子弟中的勇武有軍略者,以及軍中可造之才,後者包括原有的羽林郎。

 

劉辯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承天景命,澤被萬民,都是美好的祝願。

 

劉辯點點頭,先說道:“皇后之位朕心中已有定論,只是如今兩位貴人尚在休養之中,不宜立時宣佈此中之意諸公明白便可。”

 

“諸公以為如何?”

 

不過劉辯也是有理由的,畢竟人類的本質就是雙標嘛。

 

劉辯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什麼完人,他不乏私心。與之相對的,儘管對兩個幼子很是喜愛,可他也不覺得兩人長大之後就一定能成為他預想中的棟樑。

 

而劉辯遍尋腦海中的知識,只想到了一個看起來更進步的法子“我大清”的秘密立儲。

 

孫策急忙道謝。

 

盧植最知劉辯的秉性,回應道:“陛下,此事影響甚大,臣等只怕一事難以思慮齊全,請陛下多給臣等些時間”

 

劉辯是奔著解決問題而來的,自無不允之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