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60章 皇子與皇后(4k)

 

第一批此類羽林郎不過五十人,暫做試點,以觀後效。

 

董重原本聽到中流砥柱的誇讚,更覺得羞愧,後見劉辯如此作態,瞬間感動萬分,率先表態叫嚷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

 

孫策是知道張方身份的,其是平南中郎將張燕之子,心中早就定下了對張方的對待方式,遂答道:“張方資質中人之上,臣私下觀之,以為其非大將之才。不過臣素來要求什伍之中上下一心,互幫互助。臣聽說張方此前曾跟隨冀州刺史學習經典,他在其中,表現甚佳。”

 

劉辯點頭,孫策能在孫堅死後從袁術手中要回父親的舊部,開拓出東吳基業,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瞧著他如今的架勢,因自信所導致的“輕而無備”的缺點只怕也未曾改變。

 

劉辯雖知道這是封建迷信,可入鄉隨俗,取個乳名也無傷大雅。

 

小插曲之後,劉辯又說:“既是開誠佈公,朕也就直說了,若是行此法,此時詔書上的儲君之名會是劉承。”

 

這羽林郎赫然是孫策。

 

聽到這話,董重雖然明白劉辯不是特意針對自己,只是陳述事實,卻還是有些羞愧的低下了頭。

 

哪怕劉辯的三位貴人在他的面前素來表現地很和睦,他也打算隔個一兩個月,以免唐婉心情鬱悶落下什麼病根。皇后之位終究只有一個。

 

而能讓孫策這般甘之若飴,自然是因為此羽林郎非彼羽林郎。

 

唐婉大約因為時常練舞的緣故,比起蔡琰要順利不少。七日之間,劉辯先後得了二子。

 

即便早已經卸下了身上的許多重擔,盧植仍在光熹三年的冬日裡生了一場大病。所幸以華佗為首的鴻都門學醫科代表了現階段漢室醫學領域的巔峰,在他們的關注之下,不負劉辯的重託。

 

孫策離開後,劉辯陷入了沉思。

 

孫策正色道:“而今皇后之位未定,臣即便處在行伍之中,也有所耳聞。臣知陛下素有大志,私以為不可因此而擾亂朝廷。”

 

兩人又閒聊幾句後,劉辯又說起了正事,“伯符麾下的張方表現如何?”

 

“直言就是,我豈是聽不得良言之人?”劉辯說道。

 

劉辯出生後何太后才被封皇后,誰又敢說他不是嫡子呢?

 

儒家的禮法繼承自周禮,並不會像殷商之時那樣,微子啟因為出生時母親沒有為後,便成為了庶子,反而是後出生的紂王成了嫡子。

 

劉辯從善如流,於是乎他的兩個的好大兒出生了十幾日,仍未有一個名字,宮女內侍倒是好稱呼,無論是皇子還是殿下都行,至於劉辯他們,則有乖兒乖孫之類的通用稱呼。

 

“是以,朕思來想去,決意定下秘密立儲詔書,存於密匣安置中。一份懸掛於朝堂內的牌匾之後,一份由朕親自保管。屆時朕但有萬一,兩份詔書合一便可。”

 

按照漢家制度,一應詔書皆該有兩份,一份施行,一份存檔。漢文帝時,不想自殺卻被文帝派百官哭喪的薄昭,其矯詔罪名的罪證便是他宣佈的詔書找不到存檔。

 

劉辯這萬一的話一出,盧植率先駁斥道:“陛下!而今陛下春秋鼎盛,德澤有加,何出此不祥之言?”

 

劉辯不覺得這是皇后之位的問題,而是後位問題的衍生:即在子嗣誕生之初,一個被劉辯刻意忽視的問題被孫策用自己的耿直諫言呈現在他的眼前繼承人。

 

而為天子戍守,也是其訓練的一環。

 

在這一層面,與宦官扯上關係的唐婉雖有一個二千石父親,可還是輸在了起跑線。

 

這素來是一個難題。

 

劉辯注意到這一幕,強調說:“諸公皆是漢家中流砥柱,是以朕就不說什麼虛言了,只坦率之言,也望諸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而在劉辯看來,最合適作為皇后的還是蔡琰,不僅僅是因為蔡琰的身份更符合朝中清流的期望,而且蔡琰還有能力幫劉辯分擔一些在政務上的壓力,這是唐婉她們難以做到的。

 

別管有沒有湊數的,以漢家體制,這七人就代表著如今漢室的權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