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56章 秋去冬來(二合一)

 

袁紹說著話,環視著在座的眾人,其中部分人微微偏過頭,不敢與袁紹對視,這是心虛的表現。

 

他對不聽勸告的那些人心知肚明,卻並不揭穿,一旦情況有變,這些人必然是最先被放棄的。

 

“是以,吾等本該問心無愧才是!諸君以為呢?”

 

座下之人紛紛附和“袁公說的對!”

 

“本初兄說的有道理!”

 

袁紹抬起手,場中又安靜下來,他說道:“只是從兗州的情況來看,太尉對兗州各處的情況很是瞭解,擒賊先擒王,一出手,便直指要害。”

 

“雒陽有一校尉部,名曰校事,其部所屬,雒陽人稱校事郎。其部校尉賈詡出身涼州,本是無名之輩,卻因查出昔日王芬謀反之案的實證而登上高位。早在光熹初年侍御史巡查各州之時,便有校事郎隨行。”

 

“我說此事,只是為了告誡諸位,行事務必謹慎,兗州之事,近在眼前!”

 

袁氏的門生故吏賓客們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袁紹已經說得這麼明白了,他們再聽不出袁紹話中之意不如一頭撞死得了指不定身邊就有校事部的耳目正因如此,他們不知如何是好,慌亂的情緒在人群中傳播。

 

袁紹則大聲問道:“既是問心無愧,那又有何懼呢?”

 

眾人看著袁紹,有了主心骨。

 

“且兗州情形諸位想必也清楚了,塢堡防一防尋常盜賊可堪一用,可若想指望更多,如今看來力有未逮。”

 

袁紹也看明白了,眼下各家的所謂私兵,欺負欺負尋常百姓和盜賊還行,遇到真正精銳,那就是自尋死路了。

 

既然如此,何必要授人以柄?

 

因心中懷疑在場的有校事部的耳目,袁紹並未將話說得太清楚,但他相信,聰明人應能根據他說出的情況找出合適的應對辦法。

 

將精銳私兵以更隱蔽的名頭留存下來。或者乾脆不要什麼私兵了,對自家佃戶奴僕好一點,以收其心,黔首們只要能活得下去,可太好騙了

 

就如同袁紹在歷史上握有四州之地,卻不似曹操那般想著靠屯田恢復生產。而今在袁紹心中,只要田畝在手,那便無憂。

 

一場安定人心的會面之後,袁紹獨處一室時卻不禁嘆息。

 

他原本準備藉著五州地方官吏的不滿做些什麼,無論是為自己謀求起復還是其他,總歸他需要能讓他藉助的時勢。

 

然而闕宣激化了矛盾,毀掉了他的計劃,偏偏他又沒法在闕宣的事情上做些什麼。

 

只能在獨處時懊惱,感嘆時運不濟。

 

現在,袁紹時常自處暗室,很多話袁紹不敢對人言,只能自行思量。

 

雖一人計短,卻也讓袁紹免於在他人的各種謀劃中巧妙地避開最佳選項。

 

如汝南這般的絕非一個郡國,只是未必是一個郡國冠蓋之族一家獨大罷了。

 

膽子大的留下少量門客賓客,膽子小的直接恢復了黃巾之亂前的模樣。但正如袁紹所想,只要少部分人握有大部分土地的現象還存在,那麼百姓勢必依附,私兵?信手拈來而已。

 

治標不治本。

 

雒陽,雲臺殿。

 

劉辯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此次整頓吏治能讓官吏們警醒,卻不至於讓他們一直警醒兗州清理私兵之舉亦然,威懾效果會逐年逐月降低。”

 

雖然其間可以繼續像光熹初年那般再派侍御史巡查,可要想效仿今年,就很難了。眼下只是五州之地,就如此耗費周章

 

“是以,文若,即便度田目前不可行,卻也可先為重新度田設定些規劃。每年該完成哪些目標,如何去完成,都要細細思量。”

 

就如同袁紹需要在暗室獨自思考一般,劉辯不能將他想要重新度田的想法告知太多人,以免洩密,造成隱患。避免再度發生像當初前將作大匠吳脩那般直接在朝堂之上藉著某些由頭行逼迫劉辯表態的事。

 

原本唯二明確知道劉辯這一想法的人是盧植與荀彧,盧植是最先告訴劉辯地方現狀的,荀彧是首先在劉辯面前提出改革稅制的。在不遠的未來,應該還要算上一個尚書令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