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雪芽 作品

二百五十三 貢眉

“舅舅,什麼時候才能見到爹爹和孃親啊?”

 

白苑,陸聿明拉著玄風的袖子,奶聲奶氣地問。

 

玄風看著製茶室緊閉的大門,搖了搖頭。

 

陸羽、白茶帶領十個弟子已經在製茶室裡幾天幾夜沒有出來了。

 

他們將太姥山道上採回來的菜茶帶回製茶室,夜以繼日研究,試圖通過白茶製作工藝,採用菜茶做原材料,加工出成品茶。

 

先是製作白毫銀針。

 

“從外形上看,大毫茶茶芽肥壯,白毫密集,長度更長,色澤銀白,更符合‘白毫銀針’之名,而菜茶茶芽較細小,白毫不如大毫茶密集,外觀上的銀白色也不如大毫茶顯著,因此從外形上講,其與‘白毫銀針’的形象不太符合……”

 

陸羽看著用菜茶茶芽製作出來的白毫銀針,眉頭皺了起來。

 

白茶點點頭,表示同意:“大毫茶茶芽較大,單株產量高,就算到了市場上,供應量也相對較多,價格也相對親民。菜茶茶芽細小,產量低,加上採摘難度大,勢必價格較高,市場供應量有限。”

 

“大毫茶由於茶芽肥大,加工時更容易處理,成品率較高。菜茶茶芽細小,加工難度增加,對製茶師傅的技術要求更高。”

 

“大毫茶採摘相對容易,菜茶芽小難以採摘,且易受天氣影響,採摘效率低下。”

 

“大毫茶加工步驟雖標準,菜茶加工過程更為繁複,每一步需要更精細的處理。”

 

十個弟子圍在師傅師孃身邊屏息凝神聆聽,全都點了點頭。

 

但這波白毫銀針已經制作出來,不喝浪費了。

 

於是師徒幾個就用菜茶製作出來的白毫銀針泡了茶,一喝,對比更為明顯。

 

“這大毫的白毫銀針香氣高長,有明顯的毫香和甘甜,沖泡後香氣持久。而菜茶香氣可能更為內斂,帶有輕微的瓜果香。”

 

“大毫茶滋味醇厚,口感順滑,回甘好,耐泡性強。菜茶滋味可能更為清淡,但層次感豐富。”

 

如此說來,這菜茶作為原材料製作白毫銀針的確不太合適,有諸多侷限性。

 

那該怎麼辦呢?

 

想起望山裡那些可憐的茶農,那些苦中作樂的樂觀的茶農,陸羽和白茶都覺心頭沉甸甸的。

 

他們讓十個弟子稍作休息,夫婦二人細想對策。

 

“咱們長溪白茶現有品類,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都十分走俏,深受茶商和茶人們的喜愛,就算用菜茶製作出了這幾個品類的白茶,要想在市場上走俏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些茶商已經買賣了這麼久的大白和大毫製作出來的白茶,怎麼可能買菜茶的帳呢?”

 

陸羽的憂慮不無道理。

 

“官人,如果在已有的長溪白茶品類之外,用白茶製作工藝開闢新的白茶品類,官人以為如何呢?”白茶提議。

 

“新的品類?”

 

白茶的手輕輕抓起竹篾上的一撮菜茶,只見每片茶葉都是帶芽又帶葉,有的一芽一葉,有的一芽二葉,有的一芽三葉,道:“咱們的長溪白茶樹種又被稱為白毛茶,這菜茶從外觀上看不就是‘小白毛茶’嗎?大白茶大毫茶採摘銀針和白牡丹之後,剩下的原材料製作出壽眉,與這菜茶的樣子極為相似,但是若用菜茶製作壽眉,它的優勢是頭春即可採摘,區別於壽眉所用的原料,成茶也區別於壽眉,壽眉因為是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製作之後剩下的,因而是不帶茶芽的,而菜茶帶芽,為何不能開闢一個新的白茶品類呢?”

 

在白茶的提醒下,陸羽也抓起一把菜茶打量,喃喃道:“頭春最初就開始採摘的菜茶原料,用萎凋、乾燥、撿剔等白茶製作技藝製成的白茶產品,有別於壽眉……”

 

陸羽眼前一亮,當即叫來十個弟子開工。

 

不知又熬了幾個大夜,製茶室的門終於打開。

 

夫妻峰上,帆哥、娟妹聞香而至。

 

兩人做石頭時,是和尚尼姑的樣子,現出人形,就是一對神仙眷侶,不然如何當得起“愛神”的稱謂,如何得到人間痴男怨女們的信賴與崇拜呢?

 

茶桌旁除了陸羽、白茶、帆哥、娟妹,還有玄風和他的好外甥陸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