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的二喵 作品

第18章 不安和躁動

 春天,政府宣佈山區剿赤有了重大成果,各地官員都喜氣洋洋、到處可見相互恭維、祝賀的景象。

 仲禮因為平定農民暴動有功受到嘉獎,他的部隊雖然還打著“淮西營”的旗幟,實際上已經被批准擴為獨立團。

 他卻從暴動事件中看出些教訓,經過和兄長、三太公商議,他將三河原地區的武裝分成三個部分。

 原保境隊名義上改編為武裝警察治安大隊,由熊大眼做大隊長、蘇先生任副職,下轄三個中隊一個直屬隊近七百人規模。

 保安大隊仍改回原來稱謂“自衛團”,編四個大隊,各轄三個中隊,各中隊下設四個小隊,加上直屬隊、水運中隊、河防中隊共一千一百餘人。

 其中水運和河防兩個中隊仍由劉五文負責。

 以淮西營為核心組成第三區保安部隊主力,轄黃清水的一營、許大虎的三營和杜石峰的四營,分別駐守在周家橋、孫集和高塘。

 直屬隊是事實上的二營,隊長是獨眼老陸,隨團部駐紮在西土圍及橫渠一帶。

 還有個營級的單位名義上叫補充大隊,由李雄指揮,其中一箇中隊由羅芳帶著仍駐守在鳳凰坡,另外兩個中隊長分別是郭如同、盧天合,駐守東店和西陳家集。

 這個補充大隊實際是全團的預備隊。仲禮雄心勃勃地計劃將這個團的人數在一年內達到正規軍團級編制的四千人!

 然而要支持這樣一支武裝力量的存在沒有金錢和糧食是不行的,縣裡和地方上撥來的款項僅夠維持兩千人用度,其它的必須仲禮自己想辦法。

 他和兄長商量後,聯手向鄉里買下了魏公渠以西到項家臺、東店以東到河岸間各五千畝沼澤、灘塗。

 兄弟倆五、五分攤,將這塊地面劃為本鄉自衛團的“餉田”.

 約定這些地歸地主所有及管理,收成二成歸本主,另外二成做“囤糧”,其餘是補充隊伍,這樣大約又可以解決兩千人的吃喝。

 再加上仲禮在西土圍到韓家臺一帶開闢的三千多畝荒地,隊伍的糧食來源完全不成問題,何況陳家還源源不斷地收購、儲備?

 至於薪源仲禮一方面派警察大隊在道口、碼頭收稅,更多地通過兄長在各地設立買賣,進行糧食、布匹、竹器等的交易。

 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來自莊臺那邊的肉食品、乳製品、蜂蜜和茶葉買賣,那些在這一帶既稀罕,同時也是極賺錢的貨物。

 仲禮似乎打土匪上癮,接連敲掉了本縣四、五支流竄武裝。

 收到大筆的贓款後少部分上繳或打點,大部分則用來通過已經轉業在蚌埠開貿易公司的軍需官李杜星之手變成軍火,使他可以逐漸完成自己的擴軍計劃。

 這麼一來,所有的土匪盜寇都對三河原地區避而遠之,第三區在這動亂的年代裡有如一片桃源地,簡直可以夜不閉戶了。

 陳仲禮心裡並不把小寇看多重,甚至不擔心紅軍會找他的麻煩。

 有人說第三區乃是“赤匪難以染指的銅牆鐵壁”,被他撇撇嘴說:“屁話!赤黨有腦子不會來自己找麻煩,倒是范家臺的周家比赤黨要麻煩得多!”

 周家是皖西第一大戶,號稱有精兵一萬,實則控制著保安旅約五千人、鏟共團三千、自衛團約一千左右的烏合之眾,雖然戰鬥力不十分強悍,不過人多、槍多、錢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