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精鹽和煤爐


宛如袁世凱小站練兵,這些府兵也漸漸地成為了張嶽的人,吃誰的糧、拿誰的餉,雖然方法比較Low,但張嶽需要牢牢刻進他們的腦子裡。

畢竟他手裡只有八十離火衛和一百祝融軍,真要有點什麼事,這些府兵的確是需要拉攏的對象。

這些事情,放在一般的刺史一定會是引起警覺的,但就好在焦和這個傢伙完全就是內政軍事全不管,每天和府中的名士談天論地和求神拜佛。

每次看到他,張嶽都越發覺得焦和就是他們在青州最好的合作伙伴。

在忙碌中,張嶽等來了劉川又一次穿越,物資在三天後也來到了他這裡,蜂窩煤爐的到來令他驚喜萬分,因為他現在手裡幹活的人也有了數千,因為怕出亂子,都分散到了建材廠、煤礦和鐵礦。

可以說,臨淄這座分礦的規模,不會比東臨市要小。

這麼多人,要管理起來也是個問題。

“這次除了貨,又給你派了一百離火衛、兩百祝融軍和一百匠人,眼下你先別急著鋪開攤子,先讓勞動力活過這個冬天再說。”

劉川這次親自押運貨物再次來到了臨淄,崔師古和孫空也跟了過來。

崔師古的提純鹽技術基本已經過關,這次來準備建一個鹽作坊,利用臨淄的商業條件,大量收購古代粗鹽,提純精鹽販賣。

“開春後,我們東臨市的鹽屯也該開始生產了,我們自產加上收購的粗鹽,提純出來的鹽應該足夠你賣的了。”

“其實鹽穿越過來佔的配重不大,這個自主生產,關鍵是為了從易到難,系統建立工業體系。”

崔師古喃喃道,因為粗鹽提純本身就不復雜,所以特別使用就簡培養古代的技術人員。

首先是一個加熱的大鐵桶用於溶解粗鹽,同時按比例加入草木灰。一人不斷地攪拌溶液,充分反應後,讓溶液通過過濾通道的層層過濾,最終落入蒸發皿。

之後就是蒸發結晶,也叫做熬鹽,慢慢熬製鹽溶液,析出的晶體會附著在內壁。使用鍋鏟將其剷出,研磨成細細的精鹽。

“我們現在沒有三酸兩鹼,按說在蒸發的時候還要加氯化鋇、氫氧化鈉、碳酸鈉、鹽酸等等去除各種雜質,我們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