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鹽屯

 公沙家的兩處鹽場隔得不遠,是屬於同一個村子的,兩篇鹽田大概有三千來個鹽槽,每年產量大概八十噸左右。這個產量在現代簡直是不能看,但在這裡已經是傾盡全村所有勞力才能達到這個數字。 

 在古法曬鹽方法裡面,需要不斷把鹽田灘塗上含鹽量高的鹽泥挑進鹽池,過濾後把水放進滷水池,然後反覆蒸發和添鹽水直到滷水池裡的鹽水飽和,在把滷水挑到鹽槽上暴曬,曬乾後便可刮鹽。 

 因為曬鹽在古代是極重的體力活,沒有大量的丁壯是幹不了這個活計的。而隨著公沙家的潰逃,鹽屯的人也沒了主意,被擄走了一批,又逃走了一批,剩下的人,僅僅能勉強保住鹽場的運行而已。 

 所幸現在是冬季,並不是曬鹽的季節,也給了先知們接收鹽田和做生產準備的時間。 

 第二天,劉川便跟著張嶽坐著掛槳船來到了鹽屯,這裡現在已經被祝融軍的一隻步兵連控制,村裡的人約莫還有百餘戶,村保正是個乾瘦老頭,看著劉川這群外來者的目光呆滯。 

 他們已經對外界的狀況麻木了,在公沙家的盤剝下,他們已經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公沙家走了,又來了新的主家,無非又是威逼恐嚇那一套。 

 “這村頭姓閆,這裡閆是大姓,本來這裡就是叫閆家屯,加上他們又曬鹽,所以到後來就直接叫鹽屯了。” 

 張嶽還是做過不少功課的,他向劉川低聲介紹道。 

 隨即,張嶽揮一揮手,十來個穿著帆布制服且留著髮髻的古代人上前便行禮,然後逐一推著堆在甲板和船艙裡的平板車便下船了。 

 十餘輛車一字排開,車上裝的都是黍米,還有一些醬菜。 

 張嶽讓兵丁們把村裡有點威望的一些人請到了鹽田的碼頭上,他特意在這裡搭了個木臺子,糧食堆在臺子前方,他則和劉川高高地站在臺子上,威嚴地看著下面的人群。 

 張嶽現在也是東萊郡響噹噹的豪強了,連太守都要看他的面子行事,他現在的行為舉止,已經開始自帶了一種威儀。 

 “恭迎先知法駕!” 

 臺下不知是誰,扯著嗓子喊了一句。隨即臺下便烏央烏央跪倒了一大片人。這樣的場合劉川有些不適應,正想退後,被張嶽一把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