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213章 朝堂風雨急如刀(四)

 對前線將領痛加申斥,認為他們畏敵如虎,根本無法作戰,同時還直接上疏嘉靖:至論用兵第一事,在用督撫。今用督撫,不過評論賢望,資固不可,望亦非宜。夫守廉隅、善矯飾,有虛譽於時者。使端範鎮俗可耳,若居師旅之任,未免侷促誤事。採名遺宴,用違其才,誰之咎也?故宜舉惆鏡非常之人,待以不次,使當斯任,則必大有樹立。所謂資望何與焉。 

 趙文華和張經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雖然朝中的大臣們對趙文華觀感不好,但是對於張經更加反感。 

 聽說戶部尚書方鈍已經上疏彈劾張經,說他通倭養寇,縱賊失機,紀律大乖,將吏人人解體,徵兵半天下,賊寇愈熾。這其實不是方鈍一個人的看法,而是現在大部分京師大臣對張經的看法。 

 要知道方鈍算得上朝中的直臣了,既不是嚴黨,也不是徐黨,方鈍秉公直諫,先後上書十萬餘言。連方鈍對張經現在都極為不滿,可想而知其他的官員們。 

 現在的問題就是張經什麼時候會下去,會以什麼方式下去。 

 李春芳想了想說為朱載坖分析道,現今張經專閫東南,又是南京兵部尚書,雖然朝廷和嘉靖都對他極其不滿,但是也不可能像處置州縣官吏一樣直接免職。估計會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東南抗倭取得大勝,張經藉此機會功成身退,朝廷另遣他人來。第二就是官軍再次大敗,張經被下獄治罪。 

 當然,朱載坖知道,張經最後的結局有些戲劇性,雖然取得了王江涇大捷,但是還是被下獄論死。其實也不難理解,張經之前一定堅持要調廣西狼兵來,為此不惜和嘉靖、內閣翻臉,大有不調狼兵,倭寇不能被平定之勢。 

 現在狼兵已經從廣西調來,大明上下都在密切的關注東南的戰事,既然張經把這狼兵吹得如此厲害,平倭非用狼兵不可之類的話已經多次在張經的奏疏中出現,若是張經調來的狼兵還是無法戰勝倭寇,那就是張經的死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