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91章 十面埋伏引狂寇(三)

 徐階、李本都是深諳嘉靖性格的人,更是深知張經、李天寵為何觸怒嘉靖,三位閣老的落井下石,直接導致他們兩人被殺。 

 唐順之怎麼會不知道嘉靖的想法,故而到任以來,巡視南直隸各州縣,給嘉靖以勤於王事的感覺。 

 通過巡視,唐順之發現南直隸州縣城牆多殘破不堪,甚至不少州縣沒有城牆,主要是由於元朝攻取南宋之後不久,元世祖就下令拆毀南方城市的城牆,並且拆毀之後禁止重修,忽必烈企圖以此削弱南方城市的防禦力,方便蒙古軍隊鎮壓地方反亂勢力。 

 後來雖然在洪武年間,為加強江海防,在元末城牆的基礎上,江南的部分府縣城牆得以再次修繕。但是從洪武到現在,大多數府縣再無大規模城防建設。 

 唐順之巡視後發現,依然保有城牆的府縣已經屈指可數。 大致言之,五座府城擁有城牆。除無錫、常熟外,常州、蘇州二府的其餘屬(州)縣 擁有城牆。靠近南部的松江、嘉興、湖州、杭州四府的屬縣裡,除了沿海的海寧、海鹽縣之外,均無城牆。 

 上海縣、青浦縣、嘉善縣、平湖縣、 桐鄉縣那樣的新置縣,承平日久之下,人們認為無築城之必要,所以自建縣治起,就無城牆。像安吉、長興、常熟等州縣,在元末明初時築有城牆,但之後不加修繕, 任由城牆傾圯毀壞,至嘉靖初年已經見不到城牆蹤跡。 

 為什麼這些州縣不願意修築城牆?除了東南承平日久,沒有匪患外,更重要的是經濟利益。城牆坍塌後,多餘出大塊土地,人們據為己有,置產營業,公有土地遂轉為私有。例如嘉興府崇德縣,呂希周《築城記》載“崇縣舊址,悉為民居”;蘇州府常熟縣民眾在舊城址上據以為業,州縣不能究,顧徵其升斗以為稅。倘若開築城牆,這些已經厚享無城之利愈百年的人勢必會堅決阻撓。 

 而且能佔據這些土地的,可不是一般的百姓,基本上都是當地士紳或富室,在地方上具有足夠多的話語權,在長期無城的情況下,他們已經成為無城的最大受益者,並且根深蒂固,倘若開築城牆,則既得利益必會大為受損,所以一聞築城之議,則曲為撓阻者,無所不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