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91章 十面埋伏引狂寇(三)

 唐順之在自己的住所內沉思此事,作為應天巡撫,他很清楚嘉靖派他來此的目的。南直隸作為大明的經濟重心,更是國家財賦收入的重要來源,萬萬不能有失,要是因為倭寇影響了每年的稅收和漕糧,不管他唐順之打多少勝仗,最終的下場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張經、李天寵會落得懸首都門,身敗名裂的下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嘉靖眼裡,倭寇是無法威脅他的皇位的,但是倭寇的頻繁襲擾會導致大明的財政稅賦受到影響,這是嘉靖所不能容忍的。 

 說個不好聽的,死多少百姓,殺多少倭寇,他萬壽帝君才不在乎,張經、李天寵正是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故而才被嘉靖誅殺,嚴嵩、趙文華、胡宗憲等人的彈劾最多算是個催化劑罷了。 

 當兵部侍郎趙文華巡海督師到浙江,催促張經進兵。趙文華自恃與嚴嵩關係特殊,對張經頤指氣使,又向張經索賄白銀兩萬兩,張經以自己位望在趙文華之上,不買其賬,因而激怒趙文華。適值倭寇四處劫掠,趙文華督戰更急。張經回覆他說:“倭寇十分狡猾而且人數眾多,等到援兵到達之後再進擊倭寇,才能保證萬全。”但是趙文華認為張經瞧不起自己,極為惱怒,便夥同浙江按察使胡宗憲上疏彈劾張經糜餉殃民,並且害怕敵人貽誤戰機。 

 張經、李天寵認為只要自己能夠打勝仗,擊敗倭寇就能在嘉靖心中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他們為了等待援兵,放任倭寇劫掠,造成倭寇肆虐浙江、南直隸,這在嘉靖眼中是不可饒恕的。 

 將二人押赴京師廷訊時,張經向嘉靖陳述這次殲滅倭寇的經過,並指出:自任總督以來,先後斬殺和生俘倭寇共達5000人之多。張經、李天寵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為何激怒嘉靖。 

 嚴嵩給這二位致命一擊,上疏稱:“徐階、李本浙江南直隸人,都說張經養寇不戰,完全是趙文華、胡宗憲在一起謀劃進剿,張經是冒功請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