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34章 上疏(二)

 嚴嵩思索一下,第一個就想到了高拱,在嚴嵩心目中,只有高拱有這個本事,在嚴嵩心目中比較看重的就是鄢懋卿、高拱、胡宗憲、張居正等人,至於趙文華,嚴嵩很清楚,讓他貪汙受賄可以,讓他辦事情還是省省吧! 

 徐階等人看到裕王的奏疏也是驚訝不已,和其他人不同,徐家可是松江大戶,雖然自己不經營海商。但是對於海上的消息可是靈通得很,倭寇倭寇,說是倭人,其實其中不乏大明人,尤其是王直。 

 王直本是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今安徽歙縣)雄村拓林人,後來加入同鄉的許棟集團,擔任掌櫃,召誘佛郎機夷,往來浙海,泊雙嶼港,私通貿易。成為中日之間的大海商,大明官員們本來準備招降王直,用以對付倭寇。 

 王直對朝廷抱有極大的期望,在地方官員默許“私市”的暗示下,他主動配合官府,十分賣力,平定了陳思盼等多股燒殺掠奪的海盜,維持沿海秩序,逐漸確立了自己“海上霸主”地位,並試圖在舟山瀝港重建雙嶼港的繁華。 

 然而福建的蕭顯、鄧文俊、林碧川、沈門,廣東的何亞八等,以及一部分王直的部下,如徐海,引導倭寇襲擊中國內地。嘉靖三十二年5月,王直受明海道副使李文進邀請,和明軍把總張四維擊破一股倭寇,俘獲倭寇海船兩艘,然後就帶領人馬在定海主持開市。7月,因為王直無法剿滅海盜,又無法約束自己的部下,因此王直反而被認為是主使和策劃了這些入寇事件。 

 經過都御史王忬的上疏,朝廷準備讓俞大猷除掉王直,命令都已經從兵部發出去了。徐階可以斷定,一旦王直被明軍除掉,海上立馬大亂,王直是無法約束所有海盜,但是沒有王直,還有誰能約束他們?王忬此舉,愚蠢至極。 

 倒是裕王,讓他感到意外,僅憑一些奏疏,就能斷定倭寇必將猖獗,這才是厲害。徐階不認為高拱知道這些,他的幾位講官,高拱是河南人,陳以勤是四川人,殷士儋是山東人,根本不瞭解倭寇,而觀裕王的奏疏,對倭寇的習性非常瞭解,這不是他們想得到的。 

 難道裕王府內還有高手? 

 一眾大臣們看過奏疏,嚴嵩作為首輔,當先說道:“陛下,裕王天縱之才,見事極明,臣等歎服!臣以為裕王所言,切中時弊,是謀國之言。” 

 一眾臣子們都是這個說法,嘉靖只是笑笑,這種情況,嘉靖早就有所預料,畢竟就算裕王亂說一通,臣子們也不好說皇子是個傻x啊,最多說他有點內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