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31章 操蛋的草臺班子世界

 第831章 操蛋的草臺班子世界

 陽光照在燕國的皇宮中,卻給皇帝帶不來絲毫的溫暖,他望著慕容恪被抬出去的身影,感覺離開自己的不僅僅是一個輔政的大臣,而是全部的東西。

 他忍不住回想著,當年自己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他的那位父皇將這位和自己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的王叔帶到了自己的身邊。

 告訴自己,以後要恭敬的對待這位王叔。

 那個時候的他,還不太懂這些東西,他只覺得這位王叔的容顏真是極其的俊美,後來是這位王叔帶著自己上朝。

 隨著他漸漸長大,周圍人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有的人稱讚著慕容恪,說他是洛文王在世,說他是國家的希望。

 有的人說他是權臣,奪取了自己的權力,這種聲音越來越多,尤其是他的母后,經常說自己這位王叔的壞話。

 皇帝有些慶幸自己的父皇給了自己一個比較聰明的腦子,他能夠感覺到慕容恪對自己所散發的善意,於是他回應著這種善意,面對兩難的結局,他還是很夠做出比較公正的判斷。

 在皇權沒有受到極大影響的情況下。

 慕容垂的出現並崛起是他和慕容恪關係出現裂痕的根本原因,他不可避免的開始思考,自己和慕容垂,對於慕容恪而言,到底誰是更加重要的那個人。

 皇帝很想自己是更重要的那個人,但無論是理智的思考,還是不理智的思考,這個答案,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慕容垂是慕容恪更親近的人。

 讓慕容垂分陝關西就是這個原因。

 於是他潛意識中沒有阻止太后讓慕容恪發下洛水之誓,但現在要自食惡果了。

 偉大至高的洛神,公平的對待著每個人。

 ……

 暖暖的陽光灑在慕容恪的身上,他沒有絲毫的感覺,這個被燕國所有人,以及其他所有國家的人,都給予高度評價的人,在現在這個時刻,眼中卻滿是迷茫。

 剛才在宮中,皇帝對他的臨終遺言聽的很是認真,但這並未讓慕容恪有什麼欣喜,因為這世上的人,總是在明明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時候,卻不去做。

 皇帝和慕容垂之間,未來會發生什麼呢?

 會不會有一場驚天的戰爭,現在這個燕國會不會直接崩塌,慕容恪曾經想過這個問題,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會。

 但他不希望皇帝和慕容垂之間發生慘烈的戰爭。

 他希望關東和關西的勝負能夠留在下一代,不要讓燕國的基業毀於一旦,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的話,他希望是在覆滅了其他所有的國家之後,只剩下燕國。

 至於自己的死亡,他並不覺得有什麼,這世上誰又能不死呢?

 ……

 宮殿中,皇帝見到慕容恪的聲影徹底看不到了,才緩緩轉身回到了殿中,然後再次見到了自己的母后,燕國太后。

 燕國太后能感受到皇帝的情緒,正要說些什麼,剛剛張了張嘴,卻在皇帝的眼前直接倒了下去。

 天旋地轉,眼前發黑,嘴角有鮮血流出,甚是駭人。

 對太后略有些不滿的皇帝頓時被震驚在原地,這突然的變故,讓大殿中所有宦官和宮娥都呆愣住,而後是皇帝的怒吼聲,“快去叫太醫!”

 匆匆忙忙的腳步聲向外跑去,皇帝只覺渾身發寒,冷汗涔涔,望著倒在地上的太后衝過去扶起,燕國太后完全沒有絲毫的知覺,臉色幾乎在短短時間之內,就由紅潤變作蒼白。

 這種奇怪到極點的事情,讓皇帝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些傳言,他愈發的恐懼,這難道是神明在懲罰他嗎?

 ……

 燕國太后在宮中昏倒,而後在短短一天之內就不治身亡的消息,席捲了整座薊城,幾乎所有人都瞠目結舌,之前慕容恪回到薊城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慕容恪和太后之間的鬥爭,恐怕是太后要勝利了。

 政治鬥爭是相當樸素的,活到最後的人就會是勝利者,在沒法肉體上毀滅對方的時候,壽命是最大的武器。

 但任何人都想象不到,太后竟然會死在慕容恪前面。

 慕容恪都已經到現在這種地步了,太后在幾天前還那麼正常,在這個時候,謠言自然是滿天飛。

 其中一種謠言是最受到眾人認可的,那就是洛水之誓實際上是兩個人,太后逼迫慕容恪發下了這個誓言,那她自己也在這個誓言之中,她又不如慕容恪身體好和氣運高,結果慕容恪還能夠苟延殘喘,而太后卻直接暴斃而亡了。

 這種猜測有鼻子有眼,也非常符合世人對於神明的想象,於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真相。

 許多薊城的百姓都暗地裡拍手稱好,這可真是報應不爽啊。

 慕容恪的黨羽本來已經有些絕望,慕容恪一死,他們就算是有皇帝保著,但很多人恐怕都要被貶官,畢竟皇帝有時候還是不能違逆太后意思的。

 但誰能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太后這個老妖婆也死了,現在的燕國中,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皇帝,如果是單純的皇帝掌權,那所有人就都回到了同一條起跑線。

 ……

 慕容恪躺在床榻上,聽到了太后薨逝的消息,他有些遺憾的說道:“國家失去了一位賢后啊,還請陛下節哀順變。”

 等到使者離開,慕容恪這麼虛弱的身體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他的聲音中帶著滿滿的快意,太后死了,留下了慕容垂和皇帝兩個都接受過他教導的人,只要兩個人保持理智,還是能夠讓燕國不內鬥的。

 他最擔心的就是太后去引導皇帝和慕容垂的敵對,他心中有些愉快,甚至就連氣色都好了很多,還能高聲的讓僕人給他準備一頓飽飯。

 他的妻子端著吃食走了進來,喚著慕容恪的名字,卻未曾得到回應,頓時呆立在原地,淚如雨下。

 ……

 慕容恪薨逝的消息傳進了宮中,皇帝沉默著,在一天之中,他連續失去了母親和如同父親一樣的慕容恪,這世上還有誰比他更悲傷呢?

 但人已經逝去,那身後事就要料理,尤其是慕容恪的諡號,這個相當的關鍵,關乎著慕容恪的身後名。

 有素王上皇的監督,基本上諡號的評選相當公平,目前還沒有人在這方面上出現問題,但基本是如此,諡號上依舊是有操作空間的。

 一個人的功績和錯誤,有時候不可能那麼清清楚楚的表現出來,其中都有模稜兩可的空間,諡號也是如此。

 慕容恪對燕國的功績是相當的大,可以給予任何的諡號,如果這個時候皇帝不給文武這種諡號的話,那就會在政治上形成一種思潮,皇帝對慕容恪不滿意。

 經過群臣的推舉,皇帝最後批准,慕容恪得到了“文”的諡號,在史書上可以稱作“太原文王”,這算是皇帝對慕容恪小文王的一種認可。

 在評定諡號後,皇帝就命人將這個諡號送到關中去,“讓整個燕國的人都知道這件事,知道朕的肱骨大臣薨逝。”

 送到關中,讓慕容垂知道,他給慕容恪的身後名,這算是一種緩和關係的舉動,他還記得慕容恪在臨終前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