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

 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

 馬車轉動的隆隆聲消失在街頭轉角,謝道韞倚在沉色門前眺望,一身素色衣裳,她肌膚如雪,眉目如畫,在夕陽光照下,略泛粉紅,晶瑩剔透,腰肢纖細,有別致風流之意。

 “小兒,回去吧。”

 謝安喚著謝道韞,臉上滿是笑容,謝道韞揚起臉,露出如嬌沁蘭花般的笑顏,搖曳動人,可惜洛顯之未曾見到這幅美景。

 洛顯之坐在馬車上,靜靜思索著明日陛見皇帝時的言語,人常言道,子常類母而不類父,但洛顯之不是如此。

 無論是外貌,還是性格,他和洛有之都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他躲在姑蘇不願意來建業,是因為他還沒有把握和思路整治梁國。

 但現在他決定將江東扛在肩上,就會讓整個江左知道什麼叫做老子英雄兒好漢,什麼叫虎父無犬子。

 太陽昇起。

 照在波光粼粼的長江上,照在人聲鼎沸的建業城中,照在莊重肅穆的梁國皇宮中。

 今日不上朝。

 皇帝未曾召見臣子,於是皇宮中略有一些冷清。

 洛顯之在皇宮門前下車,在禁衛的帶領下,往皇宮殿中匆匆步去。

 短短三天,洛顯之就已經兩次來到皇宮。

 在這個時代,不要說常人,縱然是京官都可能終生不曾真正見到皇帝一面。

 皇宮巡邏的禁衛上前查驗,洛顯之取出牙牌,於是暢通無阻。

 進到殿中,但見皇帝蕭衍身上披著袈裟,左手中轉著一串佛珠,右手則握著佛經,封面看去似乎是《菩提經,殿中檀香冉冉,蕭衍身側的宦官以及宮女皆做金身狀,同聲唸唸有詞。

 洛顯之見狀不曾說話,只是安靜的立身在頂柱下,蕭衍主動將誦經聲停下,圍著他的宦官和宮女都很是驚訝,自先姑蘇郡公洛有之薨逝後,還沒有人能夠讓陛下主動結束誦經。

 這些活在皇宮中的人精紛紛不著痕跡的偷瞥了一眼洛顯之,暗暗將之記在心中,真不愧是故郡公之子,果然聖眷盛隆,遠超常人。

 洛顯之上前躬身作揖拜道:“臣洛顯之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蕭衍笑著問道:“靈秀,平日裡可讀佛經,這裡面有無窮的道理啊。”

 洛顯之恭謹回道:“回陛下,臣讀過,但不多,平日常讀先祖所著《王制和《王道,頗有常讀常新之感。”

 蕭衍一滯無奈搖頭笑道:“你這小子,當年你的父親也是這般同朕說,說說吧,進宮有何事?”

 蕭衍是個聰明人,洛顯之這麼早就進宮找自己,他大致能猜出什麼來,又笑著吩咐道:“給姑蘇郡公搬椅子來,靈秀,且坐下言語。”

 洛顯之說道:“陛下,臣此番進宮,是前來稟告,臣願意接受尚書令之責,陛下一番真誠,兩代信重,臣不能不報。”

 蕭衍見果真如此,忍不住朗聲大笑,笑罷擺擺手道:“好啊,有靈秀你來擔任尚書令,朕就放心了,不過伱為何突然改變了心意,朕知曉你先前是不願意擔任尚書令的。”

 洛顯之恭謹道:“臣先前不過是擔心陛下因臣而破國家制度,招致不可預測的結局。

 臣本欲在數年內通過立功,執掌大政,這樣國中不會有所爭論。

 但昨日思索後,這等想法或許有些不妥。

 如今天下洶洶,列國紛爭,皆有併吞四海之心,尤其是強燕,悍勇難制,此時正是我大梁勃然興發之時。

 在這等關鍵之時,謹守規矩或許會錯過更多的機會,奮勇向前時,不能顧忌太多。”

 蕭衍聞言站起身,將手中經書一丟,旁邊的宦官連忙接住,蕭衍又大笑道:“朕又給自己和子孫找到了一個可以安民的宰相啊。”

 說罷盯著不遠處掛在牆上的堪輿圖道:“靈秀,你覺得朕如果再北伐,還能得到上次的成果嗎?”

 洛顯之聞言回道:“陛下,臣還未曾接手國政大事,不知道國中情況,但以天下大勢來看,臣覺得短時間內,我大梁伐漢是沒有機會的,因為燕國短時間內,應當不會南征,以我大梁一國之力,北伐甚難。”

 蕭衍眼中的光暗淡了幾分,微微感嘆道,“燕國,實在是我大梁一統山河最大的阻礙,前番又奪取了冀北,愈發勢大,等燕國全奪黃河以北,我大梁再想要一統江山就難了。”

 燕國之強,實在是諸國之最,若論人口自然不是最多,但燕國有山河形勝之利,又有天下最悍勇的騎兵。

 在軍隊戰鬥力下降後,還能時不時從遼東的深山老林中,揪出那些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讓他們成為披甲人。

 這些披甲人的戰鬥力強悍到離譜的程度。

 在進攻冀州城池時,披甲人每每先登,悍不畏死。

 不過洛顯之認為,“陛下,燕國雖強,卻不是我大梁如今應當考慮的對手,中原四國中,唯有燕國和我大梁不接壤,所謂遠交近攻,和燕國的聯盟還要繼續下去,否則無論是魏國,還是漢國,進攻我大梁,都不容易應對。”

 蕭衍有些凝重的點點頭。

 中原的四個國家,若是按照人口和糧草這種國力算,排序應當是漢魏燕梁,漢國最強,魏燕二國差不多,梁國最弱。

 若是按照軍事實力算,應當是燕漢魏梁,燕國獨一檔,畢竟在北方大平原作戰,騎兵實在是太重要,燕國有最精銳的騎兵,在草原一空後,燕國得到了更多安全的養馬地,一人三馬已經是標配,漢國士卒更多卻一直被壓著打,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梁國基本上是最弱的,尤其是騎兵更是幾乎沒有,如今國中的騎兵都是蕭衍當初去草原大戰時,所得到和訓練出來的,還有俘虜的胡人騎兵,用一點少一點。

 憑藉著最弱的國力,能打出誇張的戰績,可想而知蕭衍和洛有之二人搭配起來有多誇張,增幅了多少國力,當然,漢國在最初那一批將領去世後,就沒有特別傑出的將領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漢軍沒有足夠多的領軍大將,同樣是節節敗退的原因之一。

 如今漢國正在發揮大漢的傳統藝能——

 外戚掌軍。

 劉諶的皇后出身泰山羊氏,這是個極其老牌的士族,傳承很久,羊徽瑜嫁給劉諶後,羊氏又興盛起來,她的弟弟羊祜,在年幼時就很有名聲,後來在漢國中平步青雲,等到羊徽瑜被冊封為後之後,再加上英侯一脈和呂氏在征討胡人時,出力太多,羊氏就愈發興盛,羊祜的仕途之路更加順利,他文武雙全,尤其是在軍事方面有見地,於是得到劉諶重用。

 在初期和燕國以及梁國的戰爭中,羊祜都立下功勞,尤其是面對梁國,蕭衍也不能在他的手底下佔到便宜,但燕國慕容恪橫空出世,如同不世出的戰神一般,打的漢國其他將領潰不成軍,只能羊祜前往抵擋,於是蕭衍又開始在漢國南面節節勝利。

 這便是漢國的困境,它比梁國強,但北面有個燕國,於是它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來維持冀州防線。

 這樣梁國在面對漢國時,就有從容的裕度。

 蕭衍對如今諸國形勢洞若觀火,但他轉頭一看就發現洛顯之面上並沒有什麼很擔憂的表情,不禁有些奇怪的問道:“靈秀可是有什麼破敵良策?”

 洛顯之微微一笑道:“陛下,臣有一問,當年邦週末年,戰國紛亂,為何最後是秦國一統天下,而不是其餘山東諸國呢?”

 秦國!

 蕭衍一驚,沒想到洛顯之會問到這個,略微沉吟後說道:“因為秦國乃是虎狼之國,歷代國君都是英主,於是能一統寰宇。”

 洛顯之聞言點點頭又搖搖頭道:“陛下,您也是我江東英主,為何卻囿於江東,不能北上呢?”

 蕭衍這下知道洛顯之是有一番道理而來了,於是笑著問道:“靈秀,不能賣關子了,將你心中所思講出來吧。”

 洛顯之微微笑道:“其中原因甚是簡單,山東諸國有力與秦國抗衡的,國君都是昏君,這些昏君喜歡奸佞之臣,奸佞之臣將有能力又忠誠的臣子都殺死,卸下了自己的盾牌和盔甲,又怎麼可能在大爭之世中存活下來。

 若是秦王將輔佐秦國興盛的人才都殺死,若是秦始皇是個昏君,將王翦、李斯等人殺死,尤其是王翦,沒了王翦,秦國就不可能那麼快一統山東諸國。

 趙國若是不殺廉頗和李牧,就不可能那麼快崩潰,齊國若是沒有昏君和滿朝奸佞,就會給趙國供給糧草,長平如何會敗的慘。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陛下您這樣的英主絕不會做的蠢事,但列國君主都做了一個遍。

 他們如何不敗?

 他們焉能不敗?

 若不敗,那才是這世上最大的不公平!

 在列國相持中,人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陛下已經是卓絕的英主,在這方面已經升無可升了,那毀壞敵國就是最關鍵的事。

 一個奸臣所能發揮的作用,是勝過萬千大軍的。

 秦國多用反間計來挑唆山東諸國,我們應當學習,比如那燕國慕容恪,他的確是文武全才,有蓋世之才,但那又如何呢?

 昔年山東諸國有多少人才最後都歸順了秦國,決定一切的是君王,而不是臣子,尤其是才能卓絕的臣子和多疑無用的君王,必有一死。”

 嘶!

 洛顯之的話幾乎在瞬間給蕭衍好好的上了一課,這一瞬間他有一點意識到,洛顯之和他的父親洛有之是不一樣的。

 洛顯之和洛有之的確是很不同。

 洛有之是那種傳統的丞相,通過治政和富國強軍來讓國力變得愈發強大,在政治鬥爭上,洛有之實際上並不特別擅長,畢竟他能跋扈的說出士族寒門都是他的門下犬馬。

 他憑藉的是蕭衍對他的信任,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蕭衍都站在他這一邊,於是洛有之得以一直身居高位,然後施展政治抱負,在治政方面,他是頂級的,下面人想要搞什麼不好的事情,都會被他輕而易舉的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