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

 這就是為什麼在瞭解到青州蝗災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曹操就能夠發動六萬步騎進攻鄴城!

 若是真的從頭開始準備,發動足以支撐六萬步騎的戰爭,光是準備時間就要起碼一年!

 來勢洶洶的魏軍,一面高高掛起的漢字旗,一面高高掛起的魏字旗,兩面旗子的高度都差不多,充分的彰顯瞭如今曹操的地位。

 自魏郡與河內郡集結而來的大軍兵臨河北重地,鄴城之下!

 城頭之上,審配與曲義望著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連綿軍隊,心頭都滿是沉重的味道。

 曲義恨聲道:“若昔日先登還在,我又有何懼之?”

 先登不是訓練不出來,有曲義在就有先登。

 但訓練先登這種兵種,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那些可都是脫產的士卒。

 在趙國最巔峰的時候,即便花費大量資源建造騎兵的情況下,依舊有足足六千先登。

 但是現在的趙國,只剩下兩千先登,這已經是洛燕拼命給曲義擠出來的份額。

 審配摩挲著城牆磚上的道道駁痕,這座古城經歷過多少次戰爭呢?

 守衛這座城池的人,又都是什麼結局和選擇呢?

 審配不太通史書,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的選擇!

 伴隨著一陣腳步聲傳來,有信使匆匆而至,“曲將軍、審太守,這是國相自邯鄲送來的信。”

 二人展開信讀去,洛燕的字跡有些重,可想而知寫下時定然是心緒沉重,“正南、正則,河北諸士,你二人最有將帥之才,又有忠義之心。

 鄴城交在伱二人手中,我很放心,大王同樣放心。

 鄴城存亡,關乎趙國,務必小心。

 我會在邯鄲徵集士卒,籌集糧草以及軍需物資,後續的支援不會短缺。

 待大軍徵集完畢,我會親率大軍前往支援鄴城,務必堅守。”

 審配和曲義只覺一陣安心,有洛燕在,他們至少不會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中。

 自古以來多少堅城的陷落都不是因為守不下去,而是政治上出現了問題呢?

 不過審配自動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鄴城實在算不上堅城。

 毫不客氣的說,整個冀州都幾乎沒有什麼不可攻陷的堅城。

 自古以來的堅城都是依靠山川而建造,沒有天然的山川,就算是洛陽這種城防完備的城池,也不可能守住。

 審配回頭望向曹軍,朗聲笑道:“讓曹操見識一番我趙國兒郎的厲害。”

 曹營中。

 曹操坐在上首兩側則是魏國諸將以及智囊團。

 荀攸先出聲道:“大王。

 如今我軍糧草都已到位,魏郡中所存儲的糧草足夠大軍至少一年以上的不間斷進攻。”

 這就是擁有魏郡與河內郡的好處。

 魏國進攻鄴城,甚至就連勞師遠征都談不上,因為鄴城就在魏國邊境上,從大軍開拔算起,僅僅數日就兵臨城下就這麼近。

 守城方慣用的靜守,然後等敵軍糧草吃盡自動退軍的戰術,在如今的魏軍面前,沒有用處。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曹操面帶輕鬆的笑道:“我軍勢大,先行攻城一番,使趙軍震怖,而後再勸降之。

 天下識時務者為俊傑,想必那河北名士等,該知什麼叫做大勢,定會倒戈來降。

 若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鄴城,趙國覆亡不遠矣。”

 曹操現在所思所想就是能夠在不造成太大傷亡的情況下,攻陷趙國。

 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到。 如今的趙國,袁紹已死,在曹操看來就是一片散沙。

 趙國建立不過數年而已,臣民對趙國的歸屬感並不強,大臣對袁紹的兒子也不可能有那麼忠心。

 畢竟曹操捫心自問,如果現在自己去世,魏國能不能保持現在這種態勢?

 畢竟是不行的。

 他的兒子就算是能力出眾,但不要說繼續開拓,就算是能夠控制住國中的這些大臣都算是相當了不得了。

 現在趙國大勢已去,外無強援盟友,內無山川江河阻隔,根本不可能阻擋住魏國的攻擊。

 在曹操的一聲令下,魏軍攜帶著的大量攻城器具開始進攻,當初攻滅袁術後,從袁術處繳獲的大量墨家子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他們改進了投石機和弩弓,還改進了攻城錘以及防備守城方的防禦武器,給審配以及曲義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不過作為攻城一方,曹操的損失依舊是遠遠超過趙軍的,尤其是那些佯攻的負責消耗城中箭矢等的炮灰軍,傷亡更是慘重。

 戰爭一日接著一日,魏趙之戰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般流傳到了所有的國家中。

 ……

 曹操悍然進攻趙國的行為震驚了幾乎所有人,他甚至不願意去尋找一個理由,而是直接開戰!

 就明晃晃的告訴所有人,我就是要吞併趙國,這種行為實在是過於囂張!

 吳國忙著整理內部的紛爭,整合內部分裂,平定那些山越以及西南夷時不時的叛亂,無力他顧。

 最焦急的當屬劉備,他還準備明年再攻伐渤海,然後攻擊曹操的河北地,沒想到曹操竟然先下手為強。

 如此這般,到時候恐怕就是曹操反過來侵吞渤海郡,而後從冀州、兗州、豫州三線同時進攻楚國了!

 經過一番緊急商議,劉備決定要和趙國談判結盟。

 邯鄲城。

 洛燕向袁譚複述著劉備的意見,“大王,楚王給出的條件是,楚國出兵,趙國出糧,楚國可以進攻魏國,使魏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進而退兵。”

 圍魏救趙!

 洛燕的話剛說完,頓時所有人的腦海中都出現了這個成語。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這世上竟然有如此相像之事,讓殿中眾人皆感覺頗為怪異。

 洛燕見到袁譚竟然走神,於是又問了一句,袁譚這才回過神來,連忙道:“寡人答應,只要楚王願意出兵,區區糧草而已,寡人願意。”

 洛燕卻沉聲道:“大王,您一定要想好,曹操不是善人,劉備也不是,他心中巴不得我趙國死。”

 袁譚聞言嘆口氣,殿中有人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

 若是再供給給劉備糧草,這次趙國真的要徹底打空了,這一次打退了魏軍,那下一次呢?

 不論是燕軍、魏軍,還是楚軍,恐怕都不是趙國所能夠抵抗的了。

 但最終還是閉上了嘴。

 這實在不算是一個選擇題,任誰來都有且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