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42章 吳國都何處?

 “郡公!”

 眾人雖然對洛楚遷都的決策很不滿,但還是齊聲抱拳作揖,洛楚回禮後,彷彿沒有見到殿中的凝重氣氛,笑著問道:“諸位前來可是為遷都流言?”

 見到眾人點頭,洛楚便問道:“既然為此而來,諸位可有什麼想說的嗎?”

 魯肅聞言當即朗聲道:“郡公,下臣以為遷都不妥,早在十年前,下臣曾經對您說過我江東想要稱霸,一奪荊州,二奪淮泗。

 為何?

 因為守江東必守長江!

 如今荊州皆入我吳國之手,我軍可在夷陵以及襄陽設防,無論是蜀中沿長江順流而下,還是南陽沿漢水順流而下,都成了無根之源,我吳國西線穩固若巍峨泰山,固若金湯!

 但東線並非如此,守江必守淮,如今原九江郡,如今淮南郡雖然在我吳國手中,但並不穩固。

 曹操和劉備皆虎視眈眈,對我長江以北垂涎,郡公您在淮南設置大軍,使公瑾坐鎮,難道不正是因為東線壓力極大嗎?

 下臣以為我吳國接下來的對手應當是曹操和劉備二人,都城就該設在江左。

 若要遷都,下臣以為可以遷徙到建業。

 那裡更加靠近淮南,能夠更快的提供糧草以及兵員。”

 魯肅一番話有理有據,擲地有聲,殿中眾人頓時鼓掌稱讚。

 顧雍也忍不住讚歎。

 他雖然出身吳郡六姓,但不是個完全汲汲於家族利益的人,否則洛楚也不會讓他擔任吳國相。

 顧雍心知吳國都城留在姑蘇是絕不可能的,姑蘇太過偏遠,最多隻能作為江東割據政權的都城。

 那都城遷往建業相比遷往江陵是可以接受的。

 洛楚臉上滿是笑意,吳國真是人才濟濟,對魯肅的言語他是有一部分認同的。

 他沉吟了一番後說道:“子敬所言都是謀國之言,但可能是你們生活在江東太久,有些一葉障目了。

 曹劉二人絕不會先攻淮南,冀州才是二人兵鋒所指。

 曹操封魏公時,以魏郡為首。

 劉備雖然建立楚國,但觀其動向,卻是要以青州建立都城。

 如果我吳國遷往建業,定然引起魏王曹操和楚王劉備的警覺,那豈不是為趙國和燕國做嫁衣?

 本公前往江陵,是因為得到消息,蜀王劉焉身體不好,且劉焉與漢中王張魯一向有衝突,未必不能尋找到機會,攻入蜀地。

 我吳國雖然據有夷陵,但卻不是真正的穩如泰山,只有攻入蜀地,徹底掌握整個長江,才能稱得上高枕無憂啊!”

 洛楚話音落罷,殿中眾人都沉默起來,但這番話還是不能說服在場的眾人。

 見此情形,洛楚心知遷都暫時是不行了。

 出身洛氏的他眼珠一轉,不再勸說眾人,反而說道:“先前前往江陵,荊州士族款待本公及諸卿,有荊州名士欲配以婚姻。

 其中有名滿荊州的美人蔡夫人,有荊州名士黃承彥的嫡女,襄陽四大家族互相聯姻,猶如吳郡六姓般,娶到一人,便與其餘三大士族皆有姻親。

 不知諸卿意下如何?”

 婚姻?

 自古以來拉近關係最簡單的就是聯姻。

 荊州四大家族都是襄陽士族,又不是江陵士族。

 在洛楚看來,並非遷往江陵就一定會讓江東士族利益受損。

 只要在南郡同樣有足夠的利益,甚至在旁邊的長沙郡或者江夏郡有足夠的利益,都是可以的。

 在場的眾人都是聰明人,皆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為了彌合吳國中無處不在的政治裂痕,洛楚決定用手段讓大族互相聯姻。

 他自然能看到這其中的危害,但這世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

 如今吳國中利益交錯複雜,他能夠維持著這輛戰車一直向前衝已經頗為不易。

 人力有時窮盡啊!

 ————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史,乃問曰:“漢末列國,以吳國爭都為最,才智之士皆為之傾倒,何也?”

 兄子曰:“汲汲利者眾,各有所求,故有所爭。”

 兄女曰:“都姑蘇,欲守江左,為不爭;都建業,欲攻淮泗,出青徐;都江陵,欲攻蜀中,出漢中,汲汲利者易破,持謀國略而不同者,難平也,故有所爭!”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弈女道韞,姑蘇郡公之妻也!——《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