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18章 蠢到家的公孫瓚

 劉虞和公孫瓚都知道現在這種情況,但是卻沒有辦法解決,唯一的手段就是除掉另外一個人。

 但那實在是太難了。

 一方之主哪裡是那麼好死的,尤其是公孫瓚一直待在軍營之中,唯一有危險的就是劉虞,畢竟他在城中,很有可能會被刺殺。

 袁紹麾下的謀士團所制定的計劃就是激化劉虞和公孫瓚之間的矛盾,讓二人感受到再不統合起來,幽州的覆滅就在旦夕之間。

 ……

 “河北軍前來叫陣了。”

 這條戰報同時傳進了公孫瓚和劉虞處。

 河北軍一直以來都是能拖就拖,主打的就是一個用糧草來殺死他們,現在竟然會主動進攻。

 劉虞感覺有些奇怪,但這畢竟是機會。

 公孫瓚是肯定要出戰的,他雖然對公孫瓚很不爽,但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公孫瓚一個人去和袁紹對抗。

 公孫瓚麾下的幽州鐵騎是幽州最精銳的士卒,若是折損在這裡,那幽州是肯定守不住的。

 劉虞率領著他的軍隊,主要以幽州豪強士族為主,公孫瓚麾下則主要以公孫氏這種邊郡豪族為主。

 二人策馬向前,劉虞冷著臉望向公孫瓚,卻見到公孫瓚一反常態的對著自己拱拱手道:“伯安公,別來無恙乎?”

 劉虞隨意的拱拱手,算作回禮,公孫瓚見狀閃過一道寒意,然後冷聲道:“伯安公,本侯怎麼說也是朝廷欽封的鄴侯,你這樣的態度是否不妥?”

 劉虞聞言一指袁紹軍朗聲道:“在幽州有一句話想必君侯很是清楚,那就是胡人從不相信言語,而是相信刀劍。

 既然君侯是朝廷的列侯,現在袁紹大軍就在那裡,用你手中的刀劍去讓袁紹知道,你是大漢的列侯,而不僅僅是在這裡誇誇其談的人。”

 公孫瓚還沒有說話,便聽到一道朗聲大笑,卻見到袁紹走到了陣前,對二人大聲笑著,“伯安公,之前我所講過的,直到現在還有效,不知道伯安公意下如何呢?

 若是伯安公願意稱帝,安陽侯以及二呂都可以尊稱你為皇帝,就像是那徐州劉備一般,伯安公為什麼不願意呢?”

 劉虞冷聲道:“袁本初,你不用再說了,廢立皇帝那是董卓那樣的奸臣才會乾的事情。

 你既然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奸臣,又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呢?

 至於我自己,我沒有承受大漢皇位的命格,便是問一千遍,一萬遍,那也不可能。”

 袁紹聞言帶著略微感慨的嘆息道:“真是可惜啊,伯安公,這天下間有那麼多的漢室宗親。

 但是又有多少是如同你這樣有才能的呢?

 為什麼你要牢牢地守著劉協那個偽帝呢?

 難道你真的認為劉協那個偽帝有資格坐在皇位上?”

 烈烈的風吹起了劉虞的衣角,他滿是皺紋的臉上,鬍鬚亂舞,明明是一副滑稽的景象,但是因為他的聲音太過肅穆,卻顯得格外不同。

 “皇帝上坐著誰我不在意,但他必須是劉氏的皇帝,他必須是最無可爭議的那一個,那才是大漢。”

 劉虞高聲的說著,“周武王曾經想要傳位給素王,但是素王說,天子有子嗣,卻將王位傳給弟弟,這難道不是禍亂的根源嗎?

 邦周想要傳承下去,就要嚴格的執行宗法制度。

 自先漢末年以來,到如今後漢百年,正是因為皇帝的傳承總是出現意外,才導致皇帝的權威不能樹立。

 這正是我現在想要說的,建安陛下成為皇帝,這是宗法選擇了他。

 這很好,大漢的威嚴就在這其中所樹立了。” 袁紹聞言強行忍住了笑意,就劉協那個廢物還能樹立大漢的威嚴,進入曹操麾下時間不短了,還沒有任何的舉動,從之前的表現來看,劉協也不像是那種有能力的帝王。

 袁紹沒笑,公孫瓚卻直接笑出了聲。

 他萬萬沒想到一直以來和自己作對的劉虞,心中竟然懷著這麼幼稚的想法,那曹操可是一個人傑,又豈是劉協所能夠對抗的。

 若是愍帝劉辯那還差不多,畢竟劉辯身邊有無雙侯洛空,雖然面對大權在握的董卓無計可施,但面對現在還沒有徹底掌握一切權力的曹操,或許還真的有辦法收回大權。

 劉虞當然知道公孫瓚在笑什麼,他心中有些許的憤怒,但又不知道自己能憤怒些什麼。

 這就是如今的現實啊。

 漢室皇室不振,忠臣良將幾乎全部死去,只剩下英侯等少數人,但英侯更看好劉備,對真正的漢皇后裔不置可否。

 “蒼天啊,漢室的生機在哪裡?難道真的就在那劉玄德的身上嗎?他的血統實在是太偏遠了。”

 劉虞仰頭望著那湛湛青天,他只覺那一道道風就像是一道道繩索般,慢慢的加在了自己的身上,然後將自己束縛住,不能掙脫。

 無數的聲音在自己的耳邊響起,那是自己的父親曾經和自己說的。

 “伯安,一定要清平世道。”

 “伯安,一定要振興大漢。”

 “伯安,一定要剷平奸佞。”

 “伯安,一定要正直為官,不負天下。”

 一道道聲音就在自己的耳邊響起,然後閃過的是他年幼時踏入仕途所發下的誓言,他要振興這疲敝的天下。

 這數十年來,勤勤懇懇,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位居三公之位,走到了人臣的極點,在最後關頭還成為了幽州牧,為大漢牧守一方,相對天下其餘人的開局,不知道好了多少。

 但即便是如此,如今卻陷入了這樣的境地。

 大漢似乎越來越衰亡了,他不知道能做什麼,只能跟著自己的感覺去走。

 “咚咚咚!”

 當戰鼓聲在戰場上響起的時候,劉虞從那沉沉的回憶中醒轉而來。

 河北軍發動了進攻!

 在這片寬闊的戰場上,河北軍、公孫瓚軍以及劉虞軍相當的涇渭分明,公孫瓚和劉虞都擔心因為對方的潰敗而引發己方的潰敗,所以雙方之間相隔了一段距離。

 袁紹等河北一眾人都面無表情的望著河北軍向前進攻,但是眼底的神情卻顯得是在期待著什麼。

 這似乎只不過是一次正常的戰鬥。

 最終的結果或許依舊是分不出太大的勝負,最後鳴金收兵,至少在目前看來,三方之間的士氣都比較穩。

 幽州鐵騎的靈活性以及衝擊力都極強,先登死士不在這裡,河北軍的騎兵自然是不如幽州騎兵。

 河北軍只能躲在盾牌之後,以保證自己不被那些拋射而來的箭矢傷到。

 劉虞很快就感覺到了不對勁。

 因為他感覺這些河北軍的實力有些太強了,他的兒子策馬衝過來大聲道:“父親,這些河北軍似乎將精銳都調集到了我軍這一側,這不對啊,河北軍怎麼敢放任公孫瓚軍進攻呢?”

 劉虞雖然對公孫瓚看不上,但是他麾下的幽州鐵騎的實力可是很強的。

 如果河北軍全部將精銳調集過來,那面對公孫瓚的軍隊就勢必會出現問題,畢竟河北雖然強大,但兵力畢竟是有限的。

 面對幽州鐵騎,通常需要一點五到兩倍的精銳數量才能夠對抗,這是步兵面對騎兵的天然劣勢,前提是先登死士不上場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