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673章 大漢不會亡!

 想到這裡劉備端起酒樽一飲而下說道:“孟德,你若是願意退軍,漢室還有你的存身之地。”

 曹操聞言單手握著酒樽,然後望向天空,突然說道:“玄德你說哪一個漢室?

 先漢曹氏曾經顯貴過,後漢漸漸沒落,現在後漢失去了天命,你說的漢室是弘農王劉協在李傕郭汜的挾持下所建立的那個嗎?

 實在是過於可笑了。

 長安那個漢室每下達一條詔令,就是對漢室的一種侮辱。”

 雖然曹操從內心之中還是承認劉協帝位的,但現在他是袁紹的盟友,必須要堅守這個道德底線。

 這天下的諸侯之中,袁紹是最堅決不承認劉協帝位的那一個,直接就以弘農王稱之。

 劉備聞言眼神卻銳利起來,聲音之中帶著金石般說道:“孟德,漢室需要一個皇帝這個皇帝再沒有比劉協更合適的了。”

 一個失去了天命的王朝本就搖搖欲墜,岌岌可危了,如果在這個時候就連皇帝這個政治領袖都消失了,那這個王朝還算是存在嗎?

 當然是不存在的!

 這是劉備所不能接受的,當今天下哪裡有比劉協更正統,卻更沒有威脅的漢室大旗呢?

 再也沒有了!

 劉協他必須是漢室的皇帝,誰不承認劉協的帝位,誰就是劉備的敵人。

 曹操望著劉備突然悠悠的說道:“玄德,當初董卓亂政,孝愍皇帝被挾持,不算無雙侯洛空,天下之間出力最多的是袁紹袁本初,次之則是我曹操。

 孝愍皇帝被弒殺,大漢毫無爭議的皇帝就這樣崩殂了。

 當初維護孝愍皇帝的三個功臣,無雙侯洛空和董卓同歸於盡薨逝,袁紹和我曹操則突然變成了不遵從皇帝命令的逆賊。

 公孫瓚在袁本初為漢室浴血時突襲冀州,現在卻變成了漢室的忠臣,這難道不是最可笑的事情嗎?

 這世上哪裡有這樣的道理呢?

 這世上哪裡有這樣不公平的事情呢?

 素王上皇、洛孔二聖,先聖孟子,可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啊!”

 在大漢朝,孟子的地位是相當特殊的,他的著作《孟子之中,一半的篇幅大談義之大道,另外一半的篇幅則大談君臣之道、君民之道。

 一旦提起孟子,那就說明臣民開始質疑皇帝了。

 對公孫瓚這件事,劉備每每想起都感覺頭疼,他這件事幹的真的是讓人有口難言,有口難辯。

 但是在這個時候,無論如何都是不能讓的,只能把自己的態度擺出來。

 劉備正色道:“袁紹和孟德你的功勞,天下人都看在眼裡,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初你們做孝愍皇帝的忠臣,天下人讚揚你們,現在你們不願意承認建安皇帝的帝位,所以討伐你們。

 你們都是大漢的豪傑,若是我等一同維護建安皇帝的帝位,這天下難道會不安定嗎?

 公孫瓚所做之事自然是不妥,但同為大漢諸侯,無論如何不應當因為個人私怨而置大漢社稷於不顧。”

 劉備的意思很明顯,如果不是因為袁紹不願意承認劉協的帝位,就算是他把公孫瓚吊起來打,他也不會出手,畢竟雙方之間的確是有舊怨。

 但是這裡面夾雜著漢室的存續之爭,這就和我劉玄德有關係了,我必須參與,公孫瓚再有錯,他現在的政治立場是和我站在一起的。

 而且劉備話中還藏身隱含的深意,你們這些諸侯難道真的是因為劉協得位不正而不承認的嗎? 難道不是因為漢室天命墜落,孝愍皇帝崩殂,心中已經懷有別樣的心思了嗎?

 曹操因為對這個話題比較敏感的緣故,自然是聽懂了這其中的點,他深深地望了劉備一眼說道:“玄德入青州,得英侯、二呂襄助,又得呂氏嬌妻,讓人忍不住想起三百年前大漢開國時的景象,天下人都稱讚你有高皇帝之風啊!”

 劉備舉起酒杯一飲而下,淡然道:“備乃是高皇帝后裔,有先祖之風,這是自然之理,難道有何不妥之處嗎?”

 曹操聞言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而且是完全止不住的那種笑,不愧是劉玄德啊!

 臉皮真厚!

 曹操知道這場談話到這裡就該結束了,於是提出告辭,他站起身就聽到劉備又悠悠的說了一句,“孟德,大漢不會亡,望你早日回到正軌之中。”

 曹操驀然轉身,就見到劉備正目光熠熠的望著他,見到他望過來,眼睛之中充斥著堅定之色,“只要還有我劉備在一日,只要英侯、二呂,只要這世人的心中還有劉氏,大漢就不會亡!”

 劉備的這一道聲音極高,不僅僅是曹操,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到了。

 劉備這一聲之中蘊含著無盡的堅決,任何人都能聽出他的決然之意,那是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的決然。

 他站起身,身上充斥著堂皇和光明,這是隻有擁有信仰的人才會出現的狀態。

 眾人都震撼的望著劉備,他們毫不懷疑,只要能夠興復漢室,就算是讓劉備粉身碎骨,他也願意!

 在劉備這樣的人面前,就算是他和公孫瓚這樣的人結盟,眾人也相信他和公孫瓚不是一丘之貉,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

 曹操沒有說話,轉身而走,腳步越走越快,再待一會兒,他怕他忍不住會對劉備說,若是真有那一日,他只願做個漢徵西大將軍。

 荀彧起身離開之後望了一眼劉備,只覺今日來到這裡見過劉玄德的確是大有所獲,甚至對之後的戰事都相當有幫助。

 至少在荀彧看來,這一場戰爭的警戒程度又要提高一個級別,因為劉備不是那種能隨意擺弄的君主,若是袁術在此戰對面,就算他實力比己方強,那荀彧也看不上。

 “文若,這劉玄德如何?”

 荀彧正想著這些事,突然曹操問道,他略微一思索,便回道:“的確天下之間少見的豪傑之士。

 但在彧看來,這劉玄德比之主公還是差幾分的,其人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果,概是因為劉氏之中的其餘宗親皆是無能之輩,不能扛鼎漢室大旗。

 英侯等人無奈之下才不得不選用劉備,主公則不然,奮力而起,雖有宗族之力,但與劉備所得到的助力相比則遠遠不如。

 所以劉備不若主公,此戰我軍必勝。”

 荀彧除了頂級的治政和謀略能力,他最強的一點就是總能給主公正面的反饋,這是他躋身頂級政治家的關鍵所在。

 這世上沒有人會不疑慮,沒有人能始終堅定,因為人是生活在局中的,沒有上帝視角,就連洛川都有疑慮的時候。

 在這種時候,人所需要不是一條更好的建議,而是一個很受你信任的人,堅定的和你說,你做的沒錯,現在只需要堅持下去就能夠贏得勝利。

 在曹操軍中,荀彧就是這個能給曹操提供情緒價值的人,他在曹操陣營之中的作用是任何人所無法替代的。

 見到曹操離開,劉備同樣起身離開,望著曹操身邊跟著的一群謀臣,劉備羨慕的簡直要流口水了。

 他忍不住回想起了英侯嫡長子公子齊,若是公子齊能夠做自己的謀主,這一戰想必會好打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