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653章 洛陽有狂風暴雨,憤怒猙獰!

 李儒是西涼軍唯一的智囊,整個西涼軍的規劃都是由他所出。

 而且李儒的威望在那些次一等的將領之中,西涼軍中地位最高的不是董卓的兄弟就是他的女婿等親戚。

 這些人與李儒是不和的,因為董卓對李儒言聽計從,李儒自負才高,對這些人同樣看不上,多次說過這些人的才能不如李傕郭汜張濟等中層將領。

 如果能刺殺董卓,西涼軍定然內亂,李儒必死。

 董卓和李儒一死,西涼軍便是先去主心骨,再去心腦,那時本初公你手中所掌握的力量就是洛陽城中最強,收攏禁軍,然後策反一部分西涼軍,大事可成!”

 “嘶。”

 袁紹倒吸一口冷氣,他震驚的不是荀攸的這個計劃,而是荀攸對西涼軍的瞭解,僅僅從這些東西里面,他就知道荀攸可能早就在策劃這個刺殺董卓的計劃。

 現在自己算是恰好撞在了這個計劃上,成為了荀攸實現謀劃的人選,袁紹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

 他並不覺得自己就不能做棋子,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被人利用並不算什麼,最可怕的是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有。

 袁紹回想著計劃沉吟道:“但是董卓對自己的安全很重視,出行都有甲士保護,想要殺死董卓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卻沒有任何人能夠得手的。”

 荀攸輕聲道:“董卓只有進宮之後才會放鬆警惕,尤其是面見皇帝和太后的時候,因為宮殿比較大,身邊的甲士都距離他很遠,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那就是在宮中殺死他。”

 袁紹聞言震驚道:“在宮中動手?公達你是說聯絡無雙侯動手?這……”

 荀攸昂然道:“無雙侯是沙場宿將,為人果決,兼有勇力,若是我們能將兵刃帶入宮中,定然能夠功成。

 我等與無雙侯約好動手時機,在無雙侯動手之時,迅速進攻皇宮,剿滅那些盤踞在宮中的西涼軍,控制皇宮,閉住宮門,然後將董卓的首級扔出城中,大事何愁不成?”

 無雙侯洛空,那可是能在戰場之上衝陣的猛將,單論武力的話,袁紹心知之前的顏良文丑和無雙侯恐怕都差不多。

 顏良文丑有多猛他是相當清楚的,尋常士卒在這種猛將面前就像是紙糊的一般。

 不要說帶進去弓弩這種利器,若是能給無雙侯一把利刃或者一部分甲冑,他真的能暴起將董卓斬殺。

 若是能將弓弩帶進去,只要手不抖,暗箭傷人,董卓幾乎是必死的!

 “無雙侯會願意嗎?

 這個計劃之中就屬他最危險,甚至可能會直接死去,那些西涼軍見到董卓被殺,定然瘋狂,皇帝和太后不敢殺,但是無雙侯他們可不會顧忌啊。”

 荀攸似乎是想起了什麼,只是很確定的說道:“無雙侯一定會願意的,他一定會願意的。”

 袁紹不知道荀攸的信心從哪裡而來,但既然荀攸這麼說,那就是有十足的把握。

 他越想越覺得這個計劃相當的可行,唯一所憂慮的就是,“此計恐怕需要的時間不短,而且萬萬不能洩露出去,否則吾倒是可以一走了之。

 但是你們可就不妙了,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萬萬要小心才是,之後聯絡無雙侯之事就交予公達了,我這便從軍中挑選死士,作為隱蔽。”

 荀攸見到袁紹願意做這等大事,又約定了一些事情,匆匆離開,他是黃門侍郎,不能長時間離開皇宮,否則會有被李儒發現的風險。

 那個西涼軍中的謀士,每每想到都讓荀攸感覺涼颼颼的,荀攸自己的心性就已經比較陰暗,但是與李儒相比他覺得自己還是比較陽光的。

 這個計劃董卓那個匹夫是發現不了的,但是李儒那雙時時刻刻都盯著皇宮的眼睛,真的說不準,這是最讓荀攸感到擔心的。

 實際上李儒並沒有將荀攸這麼一個黃門侍郎放在心上,他始終都在盯著洛空,甚至記錄洛空每天的行動軌跡。

 劉辯和何太后在李儒這裡相當於空氣,唯一可能產生變數的就是無雙侯洛空。

 但是他觀察了這麼久都沒有找到洛空的任何破綻。

 他就是每日守在劉辯的身邊,甚至還有時間去教劉辯和唐姬讀書,還有時間與何太后閒聊,何太后在洛空身上找到了當初在張角身邊時的安心感覺,於是一直來到皇帝的宮殿,甚至為了能夠安穩入睡,經常直接住在這裡。

 李儒相當有耐心的守著,洛陽城中的風風雨雨在他看來都是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的,現在主要是讓董卓那顆想要融入上層公卿士族的心徹底涼掉。

 讓他知道,唯有依靠最底層的士族以及寒門才有出路。

 讓他明白,就算他再舔著臉,那些頂級的公卿士族也不會接受他這麼一個出身西涼的武夫。

 荀攸感覺到了李儒的目光一直都在注視著皇宮,這讓他根本找不到機會去和洛空聯繫,只有想辦法將李儒的目光移開,這就必須讓袁紹在宮外使勁,讓李儒不得不去處理宮外的事務,同時短暫的斷掉宮內的視線。

 荀攸相信無雙侯洛空一定也一直都在尋找機會,來破除現在的樊籠狀態。

 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個突發的意外事件,讓所有人都感覺到機會來了。

 ————

 董卓持位時久,性愈貪暴,輒使朝臣入獄,自詡萬國之主,國朝首尊,視君上若無物,綱常棄如敝履,其豺狼狡詐之性,暴曬於人。

 然其恃西涼兵強,群臣下吏皆畏之如虎,但有斥者,輕則入獄受刑,重則斃首喪命,士情洶洶,辱不堪命。

 時惟紹有虎膽,持劍對峙,敢問董卓之不平貪暴之行,曰:“大漢劍鋒尚利,豈爾可辱之!”——《漢末英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