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316章 禮樂是最鋒利的刀

 所以洛氏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洛新繪聲繪色的給劉恆講著諸侯們引頸受戮的場景,他自然是忽略了那些血腥,而是將這件事講的非常滑稽,劉恆甚至還能笑出來,但是劉恆長大之後,若是還能回憶起來,恐怕會細思極恐。

 這就是洛新的教育方式,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到劉恆,等到劉恆長大,每當他做一件事時,就會想起自己曾經和他說過的話,就會想起自己曾經是怎麼做的。

 尤其是這個人是他的偶像,是他少年時的精神支柱,他會不自覺的跟隨著洛新的腳步。

 當然想要達成這個結局,洛新自己一定要持身正,日後劉恆長大了,見到了人情冷暖,見到了殘酷的現實,心灰意冷之時,一看洛新,竟然真的是個聖人,幻想沒有破滅,他就會愈發的振作,原來姑父當初沒有騙我。

 故事告一段落,到了劉恆鍛鍊身體的時間,劉恆的所有教育都是洛新一手安排的,沒有洛氏子那麼殘酷,畢竟劉恆沒有祖宗保佑,洛新擔心出事。

 “姑父,今天我們做什麼呢?”

 劉恆蹦蹦跳跳的問道,洛新牽著劉恆的小手,走出了長樂宮,寬闊的廣場上,兩個人的身影在陽光的映照下被拉得很長很長。

 數九寒冬,三伏夏暑。

 三年就這樣過去了。

 ————

 在前文之中筆者描述了古代中國文化上的連續性,這一章講述政治制度上的連續性,在中國古代歷史記載之中,曾經存在過夏、商、週三個邦國王朝。

 某些人試圖證明更久遠的王朝是正統,更久遠的神話人物是正統,而商周是後來者的行為,不吝於日耳曼後裔自詡羅馬,進而痛斥自己的祖先侵略羅馬,簡直可笑。

 毋庸置疑,經歷了周王朝千年的統治,夏、商對後世幾乎沒有影響力,周王朝則從方方面面都是中國人的文化源頭,不僅僅是至高神的存在,最重要的還是文化制度上的影響。

 眾所周知,生產力的每一次前進或者退步,都會引起社會制度的變革,這是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這種變革通常是劇烈而殘酷的,守舊勢力總是會負隅頑抗,最終通過流血達成變革。

 在古代中國則不是如此,誠然,古代中國王朝交替之時的變革遠遠比西方國家劇烈,但新王朝總是能極快的依據經濟形勢來選擇更為恰當的政治制度,在新舊交替的短短時間之內,每次都能夠提出高屋建瓴的制度建設是不合理的。

 但是筆者找到了其中一切的源頭,那就是禮樂制度,這是一種能夠適配任何經濟基礎的萬能制度,只要掌握了禮樂的精髓,進而為社會上一切的人進行標籤,估算力量,社會的矛盾就陡然一清了。

 接下來,請讓筆者詳細講述這個制度是如何在漢王朝發揮作用的——《漢王朝興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