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聖

 整個殿中彷彿靜了一瞬。

 聖賢?

 這是何等的讚譽啊!

 禮不可廢,尤其是在洛國學宮之中,眾人不論心中如何想,但還是齊聲道:“伯陽公,願您安康如意!”

 隨著李耳回禮,所有人都有些觀望著這位被太子言稱作聖賢的老人,所有望著李耳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被他的眼睛所吸引。

 他的眼如山如海,他的氣質卻柔而堅韌。

 真是不凡吶,所有人心中暗道。

 洛言已經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李耳將所有人折服的場景。

 待兩人坐下,立刻就有學子起身向著李耳問道:“伯陽公,您是國君和太子所邀請來的聖賢,想必是有德行的人了,不知您對於德行如何看呢?”

 德行是《洛語之中著重闡述的,洛休認為國家想要強大是很簡單的,但是國家強大的同時讓子民喜樂安康,就要依靠德行的力量。

 律法的制定是為了讓所有人有德,所以要懲罰那些無德的人,表彰那些有德的人。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有德的人,就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向李耳詢問如何做有德之人,這不是為難,而是真的想要詢問。

 李耳神情未曾變過,平靜道:“崇高的德行就像是水,有利於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鬥。”

 上善若水!

 這是一種從未聽過的論調,但隨著李耳的闡述,學宮眾人發現自己輕而易舉的就被說服。

 因為這種理念,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論何人,只要聽到,就會覺得其中蘊含著真理。

 這就是《道德經最強的一個地方,它的語言是具有說服的美感的。

 又是一個學子起身問道:“伯陽公,您是聖賢,那聖賢應該如何做呢?”

 李耳回道:“美的東西之所以美,是因為有醜的存在;善良的之所以善良,是因為不善的存在。

 聖賢的存在,是因為不賢之人的存在,若是沒有不賢之人,則人人皆是聖賢,不要過於推崇賢能之人,這是不符合天地至理的。”

 這一番言論堪稱石破天驚之語,賢能之人是一向受到推崇的,尤其是《洛語的各種註釋之中,充斥著賢與不賢的辯論。

 這些學子一直接受這種教育,對於李耳的這一番言論有些無法接受,但是李耳自然不會僅僅輸出觀點。

 在他無數的例子闡述之中,學子們發現,李耳並不是不推崇賢人,而是認為對聖賢的追求不可過分。

 一旦超過了正常的限度,給予聖賢過高的地位,給予聖賢權勢、聲望,那麼就會在社會之中形成一種風氣。

 對聖賢的追求就會從思想層面的昇華,轉變為現實之中的爭權奪利,這是不利於社會安定的。

 從清晨一直到傍晚,侍女將鼎食來來回回的換著,數百人不知疲倦的在這裡向李耳提問著。

 李耳則無所不知,他總能說出一番邏輯自洽的道理,而且隱隱約約的能夠包含他們往日之中所學的道理。

 上善若水!

 這位伯陽公以自身踐行著這個道理,他的思想包容萬物,他的智慧洞察一切。

 所有人都已經對李耳佩服的五體投地,洛言讓侍者將今日的對話全都記錄下來,白白得了一份《道德經的原版註釋,這不由他不高興啊。

 “伯陽公,您是真正的聖賢啊,這世間還有您不明白的道理嗎?”有學子剛剛問完一個問題,有些感慨的說道。

 李耳沉默了一瞬,緩緩道:“吾作《道德經五千言,窮究天下至理,但素王的一切,吾都不知道要如何解釋。”

 這話一出,場中瞬間沸反盈天,然後又陡然歸於寂靜。

 素王之智,如聖如天。

 素王之格,至尊至貴。

 素王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這不需要思考。

 隨著鐘聲響起,李耳聖賢之名隨著一些辯論的片段,向著四方列國傳去,無數對世道迷茫的士人向著洛國學宮而來。

 新的時代,開啟了。

 下午還有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