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43章 血色王畿

 第二封信再言辭激烈的譴責王子岸弒兄,洛國百年之內不會再向王畿進貢。”

 至於不為太子報仇,理由就很光明正大了。

 雖然經常說儲君也是君,但這只是尊敬的說法,程序上,太子進的確還不是君。

 既然不是君,那麼諸侯就沒有為他復仇的義務。

 況且王子岸是真的狠,他把有可能威脅他王位的王室全都殺了,就連洛侯都必須要捏著鼻子認了這個王。

 家臣們只覺得這兩封信非常妙,不會對洛國造成什麼影響,他們根本不懂洛仁的心情。

 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這麼幫著王室,但是洛氏是不得不幫,這是在宗廟之中,和老祖宗再三確認過的。

 雖然老祖宗語焉不詳,但深深地陰霾卻印在每一任洛氏家主的頭上,邦周是不同的,這是洛氏發家的王朝,因果糾纏之深,是難以想象的,想要棄之如敝屣,那是做夢。

 這麼多年來好不容易才將邦周的國勢稍微振興了一點,王室的軍隊也漸漸的恢復元氣,說不準就能直接殺回鎬京祖地了。

 結果現在被王子岸全都毀了,心灰意冷之下,他甚至覺得邦周的天命已經不可挽回,只是希望能夠多維持一段時間。

 洛國的實力現在恢復的不錯,但是公族子弟的大量犧牲,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補充回來的,洛仁覺得現在要專注國內了。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各國之中,各個諸侯國的反應都不相同。

 晉國和齊國幾乎同時痛罵王子岸,這兩個國家對邦周之間的綁定雖然沒有洛國這麼強,但他們同樣是受益於王室的。

 見到洛仁的反應之後,稍微想了想就明白了洛仁的顧慮,沉默一番之後,兩國國君都選擇了和洛國一致的做法。

 先是譴責,然後立刻停掉了對王室的進貢。

 雖然懾於王室現在還不錯的實力,沒有拒絕承認王子岸的王位,但很明顯是不準備與他有什麼接觸。

 秦國接到了洛國不朝周的信息,秦伯造非的表情很是奇怪,他有些感傷,又有些高興。

 洛成和天子是秦國的恩人,這些年秦國的發展,這對君臣的支持功不可沒。

 但同時這又是一種深深地束縛,就像是拴著風箏的那條線一樣。

 而且洛氏一直都想要返回祖地,這與造非對秦國未來的展望是衝突的,尤其是鎬京城的產出,他早就想要截留了,但是之前實在是不敢。 “王室之人不准他們過函谷關,鎬京城的年貢停掉,算是報答先王對秦國的恩情吧。”

 說完這句話,造非走出了大廳,他的嫡長子跟隨在他的身邊,望著遼闊的天空,造非還是忍不住大聲的笑了出來。

 “問勻,這是上天要將這片土地賜給我們啊,等孤薨了,你要繼續率領著秦人在這片土地開拓。

 宣公曾經說周人失去了這片土地,沒想到一語成讖,現在這片土地要屬於秦人了。”

 穎國,洛成的弟弟洛仲數被封在這裡,他的反應和洛仁幾乎相同,先是氣的吐血,但是緊接著他就反應過來。

 楚國恐怕要北上了,作為王室的屏障之一,他有些糾結要不要出兵幫助王室。

 這幾國好歹都還算冷靜,跟隨著洛國的腳步,只是將這件事冷處理。

 但楚國可就冷靜不了了,擁有楚國血統的太子眼看就要登上王位,居然直接被弒殺了。

 幾十年的投資都打了水漂,這怎麼可能不憤怒呢?

 不僅僅楚王,所有的楚國臣子幾乎全都心態爆炸。

 這些年楚國除了拿了申國和隨國幾座城池之外,一直沒有進攻這幾個漢水姬姓國,而是向著東南方向的淮夷區域拓展。

 他們就等著太子進上位,開始給楚國謀劃好處,結果現在突然沒了。

 誰能咽得下這口氣呢?

 楚國高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致通過了起兵的決策,毫不猶豫,毫不拖延。

 至於洛宴的意見?

 他第一個倡議伐周的!

 洛氏子弟一向對自己的身份擺的清楚。

 洛仁直接原路返回,沒有去殺王子岸為太子進復仇的原因很簡單。

 太子進還不是王,而他已經是洛侯了,所以兩人之間沒有直屬的君臣關係。

 洛宴也是同樣的道理,他現在是楚臣,這件事情楚國吃虧太大,而且當初就是他代表王室給了楚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