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教育

 大風鎮這裡的百姓卻格外善良質樸。當這位遠道而來的教書先生踏入這片土地時,他們用最真摯的笑容和熱情迎接了他。在過去的兩年裡,他幾乎未曾遭遇任何困境,每當遇到麻煩時,鎮上的居民總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受到如此善待的顧安心懷感激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之中。他竭盡所能,將自己畢生所學傳授給這群求知若渴的學生們。因為他深知,知識改變命運,而教育則是通向未來的橋樑。 

 東宋朝廷一直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曾經實行過非強制性的三年學習制度。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政策發生了變化,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強制性的學習制度。不僅如此,朝廷還大力推廣教育,幾乎在每一個縣城都設立了學堂,甚至連一些富庶的鄉鎮,如大風鎮,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學府。 

 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東宋朝廷有著深遠的考量。他們明白,只有讓更多的人識文斷字,才能拓寬人才選拔的範圍。如今的東宋,不僅僅是官府需要各類賢才,天機院、軍隊等重要機構同樣對人才求賢若渴。 

 東宋的軍隊已實現全面職業化與火器化轉型。線列陣形作為一種高度組織化的戰術體系,對士兵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極高要求,尤其是知識水平方面。只有具備一定文化素養的士兵才能準確理解並執行指揮官下達的各項指令;否則,若士兵目不識丁,則難以領悟這些複雜的軍事指示。 

 儘管東宋朝廷曾擔憂開啟民智可能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叛亂,但當前國家正處蓬勃發展階段,國勢強盛。而歷來讓各朝各代憂心忡忡的土地兼併問題,對於此時的東宋而言並非燃眉之急。 

 原因在於,目前東宋人口相對稀少,廣袤的世界尚待開發,可供利用的土地資源極為充裕。有人或許會質疑那些土地屬於他國所有,但東宋朝廷堅信:只要將當地居民盡數驅逐或消滅殆盡,那麼這片土地自然便歸其所有。 

 顧安走著走著,看到前方有一群人圍在一起。他好奇地走上前去,發現是一個老人在賣字畫。老人的畫作栩栩如生,引得眾人讚歎不已。顧安拿起一幅畫仔細欣賞,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