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民生(二)

 孫映蘭悲哀地嘆道,或許當她在這家工廠工作數年時間,回到家裡後,都不可能學會所有的製衣工序,永遠只是一個能將衣領做得極好的“小廠妹”。

 “宋盛記”織服廠承接各種樣式的衣服制作訂單,有軍隊的各種制服,有苦力的勞動衫,也有西洋夷人和南洋土人的日常服飾,但她們製作更多地是蓬萊本土和海外領地需求量最大的“工作服”--一種以勞動布為原料的開襟勞動服。每年新到的移民,不論男女都會發兩套這種勞動服與他們,作為他們未來一年的過渡衣物。

 偶爾,“宋盛記”織服廠也會做一些漂亮的女裝,供國內那些有錢的太太和小姐穿戴,或者出口到中南地區的土邦王國,為貴族女眷所用。五顏六色的花色,細膩精緻的威海產細棉布,裝飾明亮的玳瑁,甚至還會搭配一些珍貴的細粒珍珠,再加上造型新穎的款式,讓每個女子見了,都會愛不釋手。

 作為女子,雖然對這些漂亮衣服羨慕不己,但孫映蘭可不認為自己能有資格獲得這種價值昂貴的服飾。一個普通的小民,或許她攢上一年的工錢,都買不了它的兩條衣袖。除非,像工廠裡那個漂亮的劉阿妹,嫁給一位帥氣有為的軍官,或許可以在成親的時候,穿上一件漂亮的嫁衣。

 說起女子們最注重的容貌問題,孫映蘭心中充滿了自卑之情。這一切都源於她母親的特殊身份,使得她與普通東宋女子的相貌大相徑庭。她的母親是一位波斯女子,十幾年前被東宋人買回來後,分給了她的父親。

 當孫映蘭還是個年幼無知的孩子時,母親常常將她抱在懷中,不停地親吻著她的臉頰和眼睛,誇讚她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小公主。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孫映蘭逐漸意識到自己與周圍漢人女孩的長相存在巨大差異。在那個小村莊裡,還有好幾個和她一樣擁有波斯面容的女孩,她們在玩耍和讀書的過程中,總是成為其他小孩嘲笑和奚落的對象。

 “二轉子”、“小雜種”、“夷婆子”等等之類的稱呼,伴隨了她很久,她的哥哥和弟弟,為了制止別人對她相貌的奚落,不知跟其他孩子打了多少架。每當受到此類委屈時,孫映蘭都會撲到母親的懷裡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