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 章 經濟調查

 臨安工商官吏學堂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時,獨孤佳偉上奏表示,為了確保地方司吏具備足夠的才能,他提議在各大府城設立學堂,以此提升司吏們的能力水平。只要順利畢業,這些人就能參加地方的官吏考試,並有機會成為一名吏員。

 當然,他們也並非只有這一條出路。在當今的東宋,各個行業都極度渴望人才。像那些接受過專業培訓並獲得官方認證的人,最佳的就業選擇無疑是加入國內的各大貿易商社。

 這樣一來,每個月至少能賺取十到十二兩白銀的高額薪資,在商社工作兩三年後,他們很可能迅速晉升為管事或掌櫃,一年賺取兩三百兩銀子簡首易如反掌。

 然而,他的家人卻深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影響。在他們看來,即使你在商會工坊表現出色,拿著豐厚的薪水,但終究只是一個普通百姓,毫無身份和地位可言!與之相比,為官才是正道,才能夠光宗耀祖、飛黃騰達。

 進入政府,成為一個官家人,那可就大不相同了!這意味著從此之後,就是吃皇糧的人了,更是堂堂正正的官老爺啊!所以,當柳正畢業之際,家裡人便毫不猶豫、態度強硬地為他規劃好了未來的人生道路。

 當然啦,成為一名“公家人”也是好處多多的。別的暫且不說,單看薪資待遇方面,每個月都能拿到足足五兩白銀的薪俸呢!這可是遠超國內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哦!只不過,如果非要和那些財大氣粗的貿易商社相比較的話,可能還是會稍顯遜色一些吧。

 長社縣,除了幾家紡織廠、糧油作坊外,像樣的手工業幾乎沒有,是一個妥妥的農業縣。

 而對於今年上半年展開的全國性經濟普查工作,長社戶吏司的主辦官員只能將五名書吏、辦事員統統派到轄下各個鎮鄉,去統計核查本縣可憐的“家底”。

 人口普查和統計,東宋在最早時期,幾乎每年都在做。儘管後來,地域面積大幅增加,人口規模也有急劇擴大,但這種人口統計工作,每五年也要進行一次。但這種經濟核普查工作,卻是東宋百年來首次,並沒有既有的方法和流程。

 據說,戶部的尚書、侍郎及各司官員還專門將臨安大學堂裡有關經濟事務的先生請來,一起研究討論如何實施這次經濟普查,畢竟這種事情中國古代沒有做過,當然這也不是東宋朝廷的突發奇想,而是有依據的,早在李應文時就做過一次小規模的調查,收穫較好,因此獨孤佳偉也想進行一次調查,看看我大宋到底發展成什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