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教育與警惕

 公元1367年,東宋朝廷在皇帝趙文海的支持下,準備改革東宋的教育。

 因為趙文海經過多年的觀察,認為現在東宋朝廷實行的科舉制度有一些不足之處。

 科舉雖然可以選拔人才,但是他選拔的都是做官的人,東宋沒有那麼多官要做,且通過科舉的這些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實踐經驗,都是學一些理論,如何可以做好官,治理好地方。

 所以趙文海準備改革東宋現在的教育制度。

 當趙文海將這個想法向大臣們說出時,一些大臣是反對的,他們認為只要讀孔孟的聖讀就行了,何必學做的什麼,且讀書人科舉不就為了做官來治理天下嗎,不做官那幹什麼,難道要學那些奇淫技巧,有違禮制。

 當然有反對就有同意的,以羅任洲等新進派認為皇帝的想法是對的。

 “陛下,我大宋從南遷來這裡,這百年來都是依靠技術才實現如今的成果,所以改革教育,以促進技術的發展,臣認為是可以的。”羅任洲上奏道。

 聽到羅任洲這樣說,那些反對派便開始反駁,於是便相互吵了起來。

 趙文海看著底下吵成一團的大臣們大喊:“行了,這是朝堂,不是吵架的地方。”

 看皇帝生氣,大臣們便安靜下來,不再說話。

 “我大宋從南遷以來,都是以敢於挑戰,敢於改變,才在這南洋稱霸,如今為了更好的發展,必須改變之前的方法,朕意己決,你們誰支持,誰反對。”趙文海看著底下的大臣說道。

 “臣支持!”羅任洲第一站出來說道。

 “臣附議!”然後各大臣也一個個同意,那些反對的,見皇帝同意,也只好勉為其難的支持。

 “好,既然眾愛卿都支持改變,那就好好商議如何改變。”趙文海說完便退了朝。

 之後一兩個月,東宋朝廷內的大臣都在商議如何進行教育改革。

 經過深思熟慮的商討後,他們共同上奏了一份奏摺,向皇帝陳述商議的結果。

 趙文海看了奏摺後,很滿意,又經過他稍微修改後,決定按此計設實施。

 為了加強科技人才的提供,東宋朝廷將大宋工藝院,改為大宋天機學院,從工部獨立出來,這裡面向全國招攬有技術的人才,只要你有新的科技想法,都可以提供支持,並且鼓勵工匠們在這裡教學,將技術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