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臨夏霞 作品

第23章 她不想她的一切成了,,,3

 “《田野的風車》,畫的真的很棒!”

 林時悠笑著當著徐洋的面,再次讚賞道。

 “謝謝。”

 徐洋笑著像個紳士一樣,應道。

 “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還是藉著精神病這一大熱門話題繼續向更深處擴展。”

 林時悠笑著,眼裡的餘光打量著身旁的夏覺明,又繼續道,

 “我們剛才討論的是被大眾所

熟悉的一種。”

 “心理學,

 它是一門科學,

 研究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意在能夠更好的描述、解釋、預測和干預人類的行為。”

 “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的哲學,

 並在19世紀末由德國科學家威廉·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儘管心理學在西方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發展,但它在全球範圍內都有應用和影響,”

 “並且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相應的研究和實驗,。”

 “此外,我國的心理學研究也有著悠久的歷史。”

 “比如,古代的心學,雖然名稱和形式不同,但在本質上 都與現代心理學 有著相似的關注點。”

 心學?!不就是 先秦時期的孟子提出的“四心說”,

 即 ,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這個“四心說”是心學的源頭。

 大概是在北宋時期,由程灝、程頤 兩兄弟才首次明確提出“心即是理”的觀點。

 標誌著心學正式形成。

 南宋的時候,陸九淵進一步發展心學,

 他提出 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觀點。

 從而, 明確了心學“心是理”的核心主張。

 緊接著就是王陽明 的“知行合一”理論。

 使其發揚至今。

 說實在的,受這一影響的,歷史上有名的,也很多,

 嗯~被人所銘記的,

 一代首輔張居正和心繫貧苦人家的海瑞,

 一個是被後世稱為“明朝的諸葛亮”,

 一個是清廉、剛毅、勇於改革的官員。

 “心學不僅在國內有名氣,還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推崇著。”

 夏覺明笑著看向林時悠和徐洋,加以補充說明。

 “明叔伯說的很對。”

 林時悠點頭表示認可,

 “無論怎樣,它都是這個國家輝煌的一頁篇章。”

 夏覺明點頭,表示對林時悠的認同,更加深入地問道,

 “對此,你是怎麼看待心學的?!”

 “明叔伯,你這麼個說法,我可不知該怎麼回答?!”

 林時悠笑著表示有些無奈地看著夏覺明和徐洋,見他倆依舊不開口,只好解釋道,

 “心學,它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它不光是對整個社會有利,也還對個人有利。”

 “一是精神當年的提升,”

 “心學強調內心的力量,認為一切源於內心,通過修煉內心,可以使人達到更高的精神世界。”

 “就像陽明先生提出的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

 “你說的這番話,倒是讓我這藝術家想起,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徐洋笑了笑,對上林時悠的眼睛,

 “它也是那個時代有識之士的共同理想。”

 “它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大同,如老子的大同社會一樣,這也是當今這個時代人們所向往的。”

 夏覺明笑著加以補充,

 “當然,它和社會主義還是有不同之處。”

 林時悠笑著點頭,鼻子哼出一聲“嗯。”

 “不管怎樣,隨著文明的進展,思想總要有所不同。”

 林時悠隱晦地表示出當下的一些實際情況,

 科技發展得太快,許多生活在這旋渦中的人思維還是以前的老一套,

 喜歡用經驗去摸索自己的生活,

 甚至於出現一些不合時代的,應該被換掉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侵蝕著下一代人的思想。

 夏覺明聽懂林時悠的暗示,嘴角微微一彎,

 聯想到一些和這有關的事與物,

 也深知這些年為什麼精神病的多發時期會在青少年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