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第 70 章 穿越中世紀070


這樣,最後市政府和路易莎就不用費力監工了,只要最後負責驗收一下就好了大家照著這套來,雖然沒有預想的吃到多少油水,但好歹有得賺。私下嘀咕路易莎有些太精明之外,也就接受了。

另外還有些人,
做不了修溝渠的事,那還可以承包填埋、梳通舊溝渠,這種沒技術含量的工程——部分舊溝渠不在新的排汙系統當中,為了防止成為藏汙納垢的地方,乾脆就填埋了,還能直接用挖新溝渠的土來填埋,更加省事。

其他還要重新用上的舊溝渠,則是在過去很多年裡,或多或少積攢了堵塞問題。趁著這次機會,乾脆就清理梳通一遍。清理梳通完了,也是一樣要鋪磚石砂漿、蓋石板的。

在特魯瓦城大修排汙渠的過程中,路易莎看著位於道路中央的排汙渠,甚至還有了新的主意。就對市政府的人建議說:“這些可以供兩輛,以及兩輛以上馬車通行的街道,要劃分出左右行道,以中間的排汙渠蓋板為界,人、車、馬都靠右。”

“只能供一輛車通行的窄街,就規定單向通行這個你們要去實地查看,確保那條窄街哪個方向的人車流動更多。另外,還要在附近找到可以供反方向通行的過道,以免造成交通不暢。”

至於只能過人的巷道,車都不會走的,一般也沒什麼交通堵塞,就不用做這些規定了——路易莎是想起來,特魯瓦城作為一座商業城市,物流量是比較大的,平常就時不時擁堵。到了集市期間更不用說,很多路段可以說寸步難行!

這對市民生活,還有來參加市集的商人,都是極大的不方便。

路易莎在修排汙渠之後,也沒有經費了,但現在這個解決方案根本不需要花錢,只要市政府出一條規定就可以了。而它的作用又是極其明顯的,有了這樣的通行規則在,以中世紀的道路流量,至少日常就不可能擁堵了!

集市期間可能還是會有一些堵塞,但也絕對比現在要好得多.吶,這就是設計精妙簡單而成本低廉,現代社會的經驗就不存在沒價值的,只看能不能融會貫通解決問題。

聽路易莎提出這個‘通行靠右’的設想,大家半信半疑。一方面聽起來是很有道理,很多擁堵都是由避不開的對頭相遇引起的。大家同向而行的話,即使通行量再大,也就是慢一些,不至於徹底堵塞吧(以中世紀的情況來說,大體如此)。

另一方面,又不確定這樣的規定能否很好執行,以及執行之後作用到底多大.嗯,前者還可以通過市民自監督來做,尤其車輛逆行,可以舉報罰款!想必被對方逆行耽誤的人很樂於做這種事.形成習慣後就好多了。後者,只能說大家很難想象完全沒見過的事物?

但不管怎麼說,這件事又不需要花錢,路易莎既然吩咐了,市政府也願意試試看——這就是威望的作用了,如果之前大家都沒有和路易莎打過交道,以及路易莎沒有主持之前的建公廁、垃圾清運、現在的排汙渠工程,哪能這麼容易!

不花錢歸不花錢,市政府卻是需要耗費精力的。下達一項法條哪有那麼簡單,一般市政會議不得討論?更不要說事後向市民宣講,以及具體的執行監督工作了此時市政府的規模都是很小的,就算能發動市民幫忙,這也夠他們忙的了!

在城裡因為挖排汙渠,到處都像大工地,短時間內有些亂七八糟的時候。路易莎依舊沒停下,規定一切要在特魯瓦熱集市前結束,不能妨礙舉行集市後,她就召集了麵包師行會,宣佈了一件事。

準確地說,她只是坐在一旁‘旁聽’,發言是由康奈爾騎士代她進行的。

“先生們,你們瞧,這是新發明的烤麵包專用容器,路易莎郡主將它命名為‘烤盒’,或者‘錫盒’。”康奈爾騎士拿起一隻長方形的不帶蓋錫質吐司模具說



這就是‘烤盒’(<a href=".co.co)(com),
不同於路易莎上輩子見過的烤吐司模具,各種材質,各有優點。中世紀的路易莎最終選擇後世已經不多見的錫制烤盒。</p>
                          

選擇錫的理由很簡單,它熔點低,易製成薄皮容器,中世紀的金屬工藝要製作它也很簡單.這大概也是歷史上,最初的吐司模具就是錫制的原因之一吧。後世將這種模具叫做‘烤廳’,說不定這個‘廳’也是因為錫而來。

因為錫的英文‘tins’,發音就是‘廳’嘛。

“揉好的麵糰切成大小合適的條狀,放進這樣的盒子裡,再送入烤爐烘烤。用上這樣的烤盒後,一爐麵包能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份量多很多。而且還比以前要乾淨得多,我想每一個買麵包的人,都願意購買這種。”

“對了,沒有圓麵包和棍麵包那麼大,這樣的長方面包還能烤得更輕盈鬆軟,口味也會好很多呢!”

“其實我不是太明白,為什麼諸位依舊堅持烘烤和農村麵包房一樣的麵包。你們的顧客並沒有儲存麵包的需求,只是購買今日所要吃的麵包,嗯,最多連明天的一起買。你們大可以將麵包烤得鬆軟輕盈一些.”

康奈爾騎士其實並不知道麵包烤制的過程,但並不妨礙他在路易莎授意後,照本宣科說明‘烤盒’的好處。

此時普通人吃的麵包,大都是一種臉盆大小的圓麵包,再不然就是一隻手臂長短的粗棍形麵包。但不管是那種,都比較粗糙、耐放。這大概是因為農村的人們難得去一次烤麵包房,往往一次性會多烤一些,而這就要求麵包本身要耐放了。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會把麵包做的很大、很緊實,都是為了減少和空氣接觸面積,利於保存。還會烤得更幹,即使達不到餅乾的程度,也比較乾硬了.但其實,城市生活並不需要這種麵包。

不同於鄉村麵包房,一般是一家一戶去烤麵包,一次烤夠自己家一段時間要吃的。麵包房嚴格來說是個烤麵包的地方,賺得是場地費、工費,而不是賣麵包的錢。城市面包房卻是在賣麵包的,除非是麵包價格不穩定的天災人禍時期,不然市民都是吃多少買多少,多的話也就是買最近一兩天吃的。

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必為了耐放而犧牲麵包的口味,弄得大而緊實,還那麼幹硬。

即使此時的人們食量比較大(畢竟主要靠主食攝取能量),烤盒烤製出來的磅麵包也是足夠的。實在不夠,多買幾條也該夠了吧?

而一旦越過作為主食的麵包,只能是大圓麵包、粗棍麵包這個思維定式。城市面包房開始主要提供長方形麵包(切片後就是吐司片了),市民們的生活幸福感就會有一次巨大提升——說實話,大部分人吃的那種大圓麵包、粗棍麵包,真的談不到多好吃,吃它就是為了活著而已。

雖然,對很多人來說‘活著’已經很難了,吃的東西連為了‘活著’都談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