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第 39 章 穿越中世紀039


絲綿被子對路易莎來說只不過是日常一瞥,即使這確實極大提高了她的生活幸福感。

而相比這樣的‘小事’,還是前往布魯多重鎮普羅萬城重要得多——幾乎是剛做好絲綿被子,路易莎就出發去普羅萬,去和巡遊到普羅萬的巴爾扎克伯爵匯合。

就財富而論財富,普羅萬是布魯多最富有、經濟活動最多的城市,比身為統治中心的特魯瓦還富。特魯瓦還有首府地位加持,普羅萬可什麼都沒有,就一座城市獨佔六大集市的兩個!

所以對親眼看看普羅萬,路易莎還是有一些期待的。

從特魯瓦去普羅萬,一路耗費的時間不長。如果從地圖上畫一條從特魯瓦到王都西岱的直線,普羅萬基本就在這條線的中點上。而這條線長大概150公里,所以從特魯瓦到普羅萬就只有七八十公里。

雖然這是直線距離,但考慮到這也算是兩個鄰近的重要城市了,商貿往來頻繁,道路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筆直平坦其實實際路程,也不會比直線距離長多少了。

七八十公里,就算八十公里吧,放在後世這不算什麼,有時市內出行都會超過這個距離——就路易莎上輩子那會兒,國內一些城市都達成‘30公里城市半徑’成就了!

城市半徑通俗一些說,就是市民平時願意活動的範圍半徑,可以用‘1小時通勤圈’去理解。市內一個小時能移動30公里的話,偶爾特殊活動,一次移動個七八十公里也不是不能想象。

然而在中世紀不是那樣,七八十公里並不是一個很短的路程,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離家這麼遠——這裡有一個標準的參照,此時地方上可以辦集市,但集市得申請牌照(雖然很多集市其實沒有牌照,嚴格意義上是非法的)。

這種集市就和後世的‘趕大集’差不多了,給附近農民提供出售盈餘、購買必需、交換商品的機會。

而這樣申請牌照的集市,彼此之間距離得在14裡以上。瓦松的1‘裡’相當於1.6千米,14裡就是後世22.4公里。

之所以有這個規定,就是根據農民步行出行的‘極限’算的。一個農民早上去趕集,天黑之前要回家,再加上得在集市上呆一段時間,那出行距離就不能超過1/3天能走的路,即7裡。

距離超過14裡的兩個集市,輻射地區完全不同,也就沒有互相‘搶生意’的可能性了。考慮到此時開辦集市的,都是這個時代的統治階級(即使有自發形成的集市,有一定規模後也會被‘收編’),這也算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默契’了。

換句話說,正常走路的極限,一天就是30公里的樣子。而路易莎他們出行,雖然有車、有馬,但不可能那麼趕。該吃飯時吃飯,該休息時休息,這都是最基本的。所以從特魯瓦去普羅萬,還是三四天才到。

而一到普羅萬,路易莎就眼前一亮。相比起特魯瓦,普羅萬是一個更加優美的城鎮。說實話,這都有些後世童話小鎮的樣子了,當然是除去夢幻元素,比較寫實的那種‘童話小鎮’。

嗯,西方童話故事很多都源自中世紀晚期,童話小鎮是中世紀風好像沒什麼不對。

只不過影視作品歸影視作品,現實是另一回事。哪怕是號稱寫實的那種,往往也差了好遠,畢竟現代都市題材都會比現實精緻,古代題材就更不要提了。

真實的中世紀城市,大多都很粗糙、貧乏、骯髒,給人的觀感是一片灰濛濛的,在嘈雜聲裡臭氣熏天。

特魯瓦都算是好的了,好歹的

是布魯多的統治中心[(.co)(com),
而且歷史悠久。建城之初是有規劃的,佈局相對規整,而且城內基本上是石板路,少了泥濘之苦——考慮到特魯瓦工商業發達,市集期間進出運輸隊更多,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但特魯瓦城依舊免不了侵佔街道亂搭的建築物;人和牲畜毫無界線地混居;排汙槽是明渠的,各種骯髒之物淤積;還有無處不在的糞堆.

除了集市上有些規矩,其他時候、其他地方,特魯瓦都有一種無秩序的感覺。牛羊可能在街上橫衝直撞,小偷和盜賊也永遠伺機而動,街上少不了暴力鬥毆的人。

當然了,還有暴動,市民階層為了爭取更多權利的暴動——新成長起來的城市資產階級,或者說‘布爾喬亞’,他們不滿世俗領主或主教對城市的吸血。

在他們看來,城市基本上是他們在治理,他們在維護,高高在上的大人們卻坐享其成。甚至坐享其成還不夠,有的還會妨礙到他們對城市的維護。

某種意義上來說,城市資產階級們沒錯。世俗貴族們往往堅定地離開城市,停駐在鄉村,很難說沒有迴避這種鬥爭的原因。至於宗教貴族們,他們是沒辦法躲!畢竟他們的基本盤就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他們不像世俗貴族是土地的主人,他們只是‘羔羊’的牧者。

饒是如此,城市的情況也變得複雜起來了。已經有城市資產階級意識到了教權和王權的矛盾,試圖通過國王獲得自治權。國王想要擴大世俗權力,當然樂得在這種事上給教會使絆子,給城市資產階級幫幫場子!

普羅萬有沒有城市暴動,這時候還看不出來。但在集市期間,它的繁華熱鬧居然給路易莎一種井然有序,而不是暴力無序的感覺——這或許和普羅萬的地下貨棧系統,以及便利的水道有關,這極大減少了市集期間的交通擁堵。

沒有了沉重的貨車和馱獸擠滿大街小巷,滿的好像要漲出去整個城市都輕盈了不少。

而且普羅萬城給路易莎的第一印象就很好,這座城市的支柱產業是羊毛紡織和葡萄酒,所以還沒進城,只是在普羅萬輻射的周邊鄉村時,能看到的就是大大小小的葡萄園。這些葡萄園鋪展在丘陵上,高低錯落又整整齊齊,一派優美又規整的田園風光。

在城門口,早就有人等著路易莎他們了,直接將他們引去了上城的愷撒堡——這邊的城堡就在城內,這在此時是不多見的。

普羅萬是一座建立在丘陵的山城,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在山上,下城則在平坦的山腳。

上城有城堡在山頂最高處,易守難攻不用說。低一些的山腰處則分佈著城市本座教堂、穀倉、廣場等建築。下城則主要是民居、商鋪,在這裡除了有平整的石板路,還有密集的水網溝通各處。

下城的水道之密集,幾乎讓路易莎以為自己到了一座水上城市,讓她想起來上輩子去過的一些江南水鎮。這樣便利的水道也是普羅萬城居民的勞動成果,是藉助原本就流經普羅萬的河流,以及排幹了下城區的沼澤區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