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天黑 作品

第二二一章 一段往事

    江湖中人並不是傻子,經此一役他們明白了正面戰場上沒有戰勝的能力,自然也沒有接戰的必要。

    不打正面,就行了。

    本該是少年英傑會再次舉辦的時節,但整個江湖卻不聲不響,柴正匡自然很滿意自己的決策——他認為這群人怕了。

    然後,便是如鵝毛大雪一般的加急文書飛一般地從全國各地送到了他的書桌上,書信中的內容大同小異,衙門失火、官員遇刺……一時間,舉國是震。

    這一次,柴正匡的調兵遣將並沒有達到他預想中的效果,因為人家每幹完一件事就跑路,再不濟整個門派全躲進荒山野嶺之中,等到風頭過去便再次出來重複之前的行為。

    軍隊的戰鬥力很強,但一個人跑路,總要比一群人追蹤要輕鬆得多,這群江湖人士的做法也相當的涇渭分明,擺明了就是對朝廷的挑釁。

    這種治安戰,一次兩次甚至十次都未必傷及朝廷的筋骨,但勝在煩人,而且銖積寸累滴水成河,與柴正匡一步登天的做法正好相反。

    懷著復仇熱血的江湖人們可以餐風飲露,但朝廷的軍費每天都在燃燒,賬簿上那明晃晃的統計燦爛的嚇人。

    經年累月的遊擊摧垮了這個本應成為歷史豐碑的帝國和這個時代,豐朝前兩位皇帝鋪陳好的江山社稷,開始走向了衰敗,而與此同時西北的獦狚、東北的三胡部悄然崛起。

    直到再五年過去,這場雙方拉鋸到極致的內戰終於落下了尾聲,天下群雄會換了個地方東山再起。

    可能是隔代遺傳的因素,柴正匡不像他父親一樣體弱多病,反而繼承了柴明言的英武,這一次他準備御駕親征——他要將自己的決策貫徹到底,這一次就把這群反賊徹底消滅乾淨!

    倒懸嶺爛門峽,是大規模部隊要前往天下群雄會地點的唯一途徑,柴正匡親率大軍突進,但見峽上兩岸炁焰熊熊,滾石連連,這是天下群雄會集結高手最少的一次,也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

    只為四個字,叫做“血債血償”。

    過去的十年中,也不是沒有人被朝廷所收買成為王公的走狗或是從此潛心匿跡不問世事,但仍有更多的人於此時此刻出現在這裡。

    每個人的理由都不盡相同,每個人的選擇也難分高下,他們會在不同的時代之中被唾棄,也會在不同的時代中被褒揚,但總會有一個時代會給所有人一個公正的評價。

    …………

    倒懸嶺爛門峽,不正,無框。

    柴正匡死後,豐朝仍舊存在了六十來年,但短短六十年竟換了四位皇帝,兩位小皇帝都是不滿十歲繼位,但都沒活過十五,滿打滿算直到第三位皇帝穩穩當當地活到了二十歲,才有功夫給這個敗了半壁江山的皇帝上諡。

    長風書院的謝瀚作為宰相,給這位荒唐的皇帝以及那十年中的腥風血雨畫上了一個休止符,他在上書議諡為“莊誇”後被打入大牢,最後於獄中自盡,而朝廷中出自長風書院的大小官員辭官、下野、入獄及流放者十之八九。

    這些被視為騎牆派的儒生文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與仕途,把柴正匡釘在了名為“遺臭萬年”的棺槨之中。

    豐朝的落幕是必然的,就算沒有三胡部的外力,它的內部也已經漸漸瓦解,此後的歷史大家也略知一二,無非就是宋齊梁陳四姓之亂和新帝國的誕生。

    話題看似扯得有些遠了,但之所以會被提到,肯定是因為這段歷史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因為就在這方天下群雄會的會場裡,一位柴氏後裔,出現在了這個本不該他出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