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57章 科舉改革的先兆

  “譬如,給達到舉薦人數標準的大儒,送上一塊御賜的“慧眼識英”,或是“誘掖後進”的金牌匾。”

  “嘶。”

  朱標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看常升的眼神都變了。

  就連常升臉上人畜無害的微笑,此刻都顯得有點缺德。

  你這特麼是送牌匾嗎?

  你是分明要別人的命啊!

  哪個退休的領導幹部能拒絕這樣的考驗?

  “其二,可以令工匠為這些不吝提攜後輩,舉薦人才的大儒在各地府學學館內雕刻石像,以勒其功嘛。”

  “停,別說了!!”

  朱標說話的聲音都在發顫。

  閉嘴吧。

  求你了。

  再說下去,你還讓不讓這些大儒活了!

  “就剩最後一點了,我一氣說完吧。”

  “被各省甄選出來的人才,自然可以直接收入朝廷,可次一級的人才,難道就不是人才了嗎?”

  “他們極有可能只是因為年輕,或是條件所困,亦或是大器晚成而暫時落選。”

  “反正科舉重開還要幾年,為何不趁著這個機會順便替這些人謀個出路,讓他們潛心研學,替朝廷,也替殿下收攏一波人心呢?”

  朱標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從剛才的算計中回過神來。

  “升弟有何妙計,不妨直言。”

  “既然案牘司可以作為新錄官員的進修之所,那可否也在各省,甚至各府之中,設立一個收錄了優秀策問,朝廷政令,地方官務的低配案牘司呢?”

  “府衙是現成的。”

  “朝廷之外,各省府都急缺大量的屬官,何不讓這些才學次一等的讀書人,以臨時工的身份入各府衙幫忙運轉政務。”

  “對下面的府衙來說,只要是讀書識字的,無論生熟手,都能替他們解決不少庶務。”

  “一個空懸主簿的俸祿,就足養活三五個貧苦讀書人家。”

  “還能讓這些後學末進早早積累處理政務的經驗。”

  “只消這麼積累幾年。”

  “待到科舉重開,朝廷還怕無可用之官?”

  “就怕到時參考的人多的如過江之鯽,朝廷還得要求考生必須得有在地方實習三年政務的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