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七章:無解的局面

  正如彈幕所說一般,傳承的使命仍在繼續,他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下蜀航天基地中。

  當那面五星紅旗插在月壤表面時,舒展著身姿時,所有人都激動了的站了起來,雷鳴般的掌聲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的響徹整個指揮中心。

  追趕了半個世紀的腳步,終於在今天完成了超越。

  看著拍攝裝置傳遞回來的畫面,徐川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

  忙碌了一年多的時間,載人登月這項對於華國來說可謂是史詩級的工程,終於在他手中完成了。

  看著那面無風自展的紅旗,他深吸了口氣又漫長的呼出,一直懸著的心也總算是放鬆了不少。

  登月工作完成,最為核心的點已然過去。

  而在接下來的四十八小時中,陳東和劉楊會展開‘攬月號登月器’上攜帶的一些基礎物資和設備。

  如被動式地震儀、激光測距反射鏡、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等等。

  他們將會利用這些設備對登陸的月面做一個詳細細緻的檢查,並利用鑽探設備收集一些月壤和月岩。

  而後續,航行於月軌上的星海號,將在週期性的繞月運轉中,向月面補充生命維持單元和修建月面基地的部分物資。

  從某種方面來說,第一次載人登月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科研工作。但他們不會浪費這次機會為後續的月球開發做更多的準備工作。

  通過星海號強大的運載能力,星海研究院將修建月面基地的一部分物資攜帶了上去。

  比如生命維持單元、智能化無人裝備、測試月壤能否凝結成塊的‘幹拌蒸壓月壤磚’製備設備等等。

  這些裝備和設備,有些名字聽起來挺‘搞笑’的,但都是各個科研機構的智慧結晶,都是在為後續華國月面基地的修建而準備的。

  要知道,在月球上修建一座月面基地,尤其是大型的月面科研基地,比如徐川之前和華農大學的武煒華院士聊過的月表生物圈等。

  這些建造工程將消耗大量的建造材料,而受短期內航天器運載能力的限制,間接從地球上運送材料至月面,進行建造工作的成本將是異常巨大的。

  因此,就地取材、直接收集利用月面的月壤進行原位建造將是一種有效手段,這也是目前關於月面建造材料研究的主流觀點。

  而月壤本身也是一種具有重要加工價值的原位建築材料。

  有這一想法的並不僅僅是華國,早在上個世紀米國載人等於後,nAsA宇航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就做過對應的實驗。

  實驗表明‘以月壤作為月球建築的防護層,可極大地減少晝夜溫差對建築結構產生的循環應力和輻射造成的材料性能損傷和老化。’

  這也意味著,從月球表面進行取材,完成月面基地的修建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過因為月面超真空、低重力、大溫差、缺少水資源等等的極端環境對建造材料製備(如燒坯制磚)時的熱傳導、加壓等過程影響極大。

  而且保障在航天員的生命安全,也是月球建築的重要任務。

  其內部環境控制技術如供氣調壓、氣體成分控制、溫溼度調控、通風淨化、火災防控、水管理、廢物管理等等,同樣是難以解決的麻煩。

  如何克服和解決這些困難,是華國需要認真`````````````````

  當然,這些都是後續的航天發展中需要考慮的問題,目前核心與關鍵,依舊是完美的完成第一次載人登月。

  畢竟只有完整的將宇航員送上去,並且順利接回來,才算是一次成功的載人登月行動。

  總控制室中,在陳東和劉楊兩名宇航員順利的展開了月面活動後,徐川也是長鬆了口氣。

  目前的進度相當的順利,至少在接下來的四十八小時內,無論是他還是航天基地內的其他員工,都能輪換著短暫的好好休息一下了。

  正在這時,控制室中航天局那邊的鄔遠康局長快步走了進來,彙報道:“徐院士,nAsA那邊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可能出現了一些意外的情況。”

  “意外?”

  徐川有些詫異的看了過去。

  最後一次收到鄔遠康的消息,還是nAsA表示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已經順利的脫離獵戶座號多用途載人飛船,成功的降落在月面上。

  而收到這一消息時,他還有些可惜的嘆了口氣,緊趕慢趕,這一次的登月還是被nAsA搶先了。

  不過那會他正在主持著自己的載人登月活動,也沒什麼時間和精力去關注nAsA那邊的進度,惋惜了一下後就沒太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