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一章:交流與靈感


                 說心裡話,邱成桐是真的想不通眼前這個怪物到底是怎麼學出來的。

  代數幾何、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拓撲、流形......

  從過往徐川發出去的數學論文來看,他對數學各領域的涉及都相當多,多到能堪比陶哲軒了。

  而除了數學外,他還對物理、天文、材料等領域均有極深的涉及。

  儘管他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主要依賴數學方法完成的,但如果不深入瞭解不熟悉對應的天文物理方面的知識,也不可能做到融會貫通完成計算方法。

  但如果他沒記錯的話,眼前這位今年才二十二歲。

  就算是打孃胎裡面就開始胎教了,也很難想象到底是如何學習的。

  老實說,他邱成桐也自認為算是數學界的天才了,他二十二歲的時候師從陳省身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拿到博士學位放到數學界也已經很優秀了。

  但和這位相比,真不算什麼。

  這個怪胎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菲爾茲獎和諾貝爾獎,站在了整個數學界甚至是科學界的最巔峰。

  .......

  辦公室中,衛勇燒好一壺熱水後迅速端了過來。

  邱成桐親自從櫃子中取出珍藏的茶葉,提起熱水壺泡上了一壺熱茶。

  熱騰騰的霧氣在紫砂壺上嫋嫋盤旋上升,徐川盯著水霧陷入了沉思。

  從理論上來說,這茶壺上霧氣縹緲向上,有型的水霧逐漸散發消逝在空氣中,何嘗又不是一種粘滯係數很低的流體呢?

  盯著茶壺上消散的霧水,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在有時候,對流體亦或者湍流的研究就像是這紫砂壺上的霧水一樣,從茶壺根部開始,從有序穩定的上升,到中途開始受外界干擾而擴散紊亂,再到最後完全失去控制,徹底消失在空氣中。

  儘管從物理層面上來說,那消散的流體依舊還存在,但卻已經無法用數學來進行描述了。

  從最初的可以預測到最終的完全失控,從可以用數學公式來推導運動到甚至無法用數據來記錄,這就是湍流。

  但是,湍流也並非無際可循的。

  正如眼前的水霧一般,人的呼吸、窗外的微風、冷熱交替對空氣的影響,這些都能干擾到水霧。

  盯著眼前朦朧的水霧,徐川腦海中的思維活躍了起來。

  或許,可以在在三維空間裡面構造多個線性算子,對任意向量滿足標準正交基矩陣,利用希爾伯特方法來進行尋找非線性方程的孤子解........

  一條模糊的思路,在他腦海中逐漸清晰,但盡頭是什麼,沒人能確定。

  ........

  辦公桌對面,邱成桐剛準備端起紫砂壺分茶,就注意到了盯著紫砂壺陷入沉思的徐川。

  這一狀態他很熟悉,很清楚對方這可能是有了靈感或者想法,饒有興趣的看了眼後便沒有再繼續動作打擾,在一旁默默的等待著。

  而一旁,衛勇剛想上前,就被導師邱成桐制止了,手指在嘴唇前的禁聲動作讓他瞬間明白了過來,小心翼翼的縮到了角落中,望著陷入沉思的徐川大氣都不敢喘,盡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生怕自己的存在打擾到了對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