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泰晤士日報的專訪

  《解決了weyl-Berry猜想這個世界級的數學難題後,他竟然將手伸向了.......》

  《數學物理雙開花,來自華國的十八歲少年竟然在一年的時間解決掉兩個超級難題。》

  眾多媒體記者的報道,一下子將新聞的熱度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十八歲的年齡解決掉一個物理難題這本身就已經夠讓人震驚了。

  而在此之前,這個來自華國的少年竟然還解決了一個世界級的數學難題,這更讓人難以相信。

  物理常用的交流論壇和網站上,物理學家和物理學生的議論不斷:

  …........

  網上的熱議徐川並不知道,此刻他已經回到了酒店中,正在趕寫自己的論文。

  雖然已經完成了對報告會的審核,但還需要他將論文和材料編寫好提交上去。

  畢竟是藉助的設備完成的實驗,有權收錄和使用這些東西。

  當然,這也並不影響徐川將其再投稿出去,投稿給其他物理期刊。

  因為期刊的公佈和收錄和這樣的組織是不一樣的,前者能被人瀏覽和引用,而後者,基本僅限於的內部人員查看。

  不過有了的收錄,有關質子半徑之謎的論文再投稿出去,審核流程會潔簡很多。

  首先是已經被收錄的論文會被第一時間接受,然後審核編輯會找的工作人員核對,只要核對無誤,確認沒有問題,那麼論文就能正式登刊。

  在流程和花費的時間上,要比普通的論文審核少很多。

  不過這也能理解,畢竟是已經被審核過一遍的論文,就沒必要再重複進行審核了。重複審核也太浪費時間了,的名聲還是有保障的。

  ........

  花費了一些時間,將原本就已經編寫出來的東西做了一個初步的整理後,徐川站起身伸了個懶腰。

  關於質子半徑之謎的論文,投稿對象早就已經選好了,米國物理學會出版發行的《物理評論d》。

  在此前,他已經投稿給對方一篇有關‘質子半徑之謎’的計算方法論文,再投一篇論文過去也不是什麼事情。

  這種對整個物理界都相當重要的論文,沒有哪個物理期刊會拒絕。

  處理好資料後,徐川起身洗了把臉,然後下樓吃飯。

  電梯間,他撞到了正好同樣準備下樓的陳正平。

  “下樓吃飯?一起?”陳正平笑著問道。

  徐川點了點頭,跟著陳正平一起來到了一樓的餐廳。

  “準備什麼時候回普林斯頓?”餐廳中,陳正平端著個金屬餐盤一邊挑選食物一邊問道。

  徐川想了想,道:“老師您那邊的工作進展的怎麼樣了?還需要人手幫忙嗎?”

  這次來,是跟隨的陳正平過來的,機票,住宿,吃飯什麼的報銷,也都是走的這位老師的路線。

  現在自己的事情忙完了,他準備看看陳正平這邊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沒有。

  畢竟以他的能力,還是能做點什麼的。

  聞言,陳正平停下了腳步,問道:“你這邊的工作不是已經完成了嗎?不準備的回普林斯頓繼續學習?”

  徐川:“我這邊還在整理論文和資料,還要一段時間。”

  “另外這次過來,名義上來說是參與的老師您的項目,報銷什麼的都是走的您這邊,我總歸還是要做點什麼的。”

  “而且我對希格斯粒子很感興趣,如果能參與進項目的話,我也能多一份經驗,多學點東西。”

  陳正平點了點頭,道:“如果不影響你的話,隨時歡迎你來我的項目組。”

  ........

  少一尾的九尾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