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泰晤士日報的專訪

  辦公室中,拿著黑色話筒的記者小姐將話筒遞到了徐川嘴邊。

  “當然可以,質子半徑之謎是.......”

  徐川簡潔且正規的介紹了一下這個問題。

  泰唔士報是日不落國一張綜合性全國發行的日報,隸屬於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是一張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揮著巨大影響的報紙,長期以來一致被認為是日不落國的第一主流大報。

  雖然不清楚為什麼對方會對自己感興趣,但被這樣的一家報社採訪,言行舉止方面肯定得注意點。

  一不小心被對方坑了一把,到時候可能丟人的就不是他一個人了。

  這些西方媒體,是很樂意直接將個人身份直接上升到國家高度的,特別是在面對華國的時候。

  以前就有不少人被這些無良媒體坑過,斷章取義的截取一些採訪,完全扭曲了被採訪者的意思。

  “原來如此。”泰晤士日報的記者小姐姐也不知道是聽懂了還是沒有聽懂,點了點頭後接著提問。

  “徐川先生,聽說您現在是的一名正式研究員?”

  “是的。”

  徐川點頭回道,這個問題在公佈的正式名單上能查到,他都沒法否認。

  記者小姐迅速緊跟著提問:“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您加入還不到三個月的樣子,這個時間點,別的研究員基本都是實習生,您就已經成為了正式研究員,請問您是有什麼特別的訣竅嗎?”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心中一跳,想了想後回道:“並沒有的特別的竅門,我是按照的正常規章制度進行申請的。”

  聽到這個回答,記者小姐的眼眸中閃過了一絲失望。

  他們在來之前就看過了這個年輕人的資料,十八歲的年齡相當年輕,面對這種採訪的次數肯定不多,說不定他們能挖掘到一些有意思的東西。….但可惜,這個年輕人似乎比較老辣,面對他們的問題根本就不上套。

  ......

  花了半個多小時接受完泰晤士日報的採訪後,徐川便回到了酒店。

  對於泰晤士日報會如何發佈這次採訪,他不知道,不過他已經儘量注意了在採訪中的措辭用語了,希望沒有被對方抓到什麼漏洞。

  這種非自然科學類的報刊的採訪,還是少接點為妙。

  天知道這些媒體記者會怎麼評價他,亦或者怎樣斷章取義的截圖一段採訪內容,或者當一個標題黨。

  比如《華國年輕學者證實小質子半徑,標準模型或將受到嚴重影響》這一類類似國內營銷號的標題,以國外這些媒體的尿性,絕對是幹得出來的。

  反正不要太高估了這些媒體記者的良心,他們有沒有這東西都說不定。

  ......

  在泰晤士日報完成採訪後,第二天就他們將的採訪內容發佈了出來。

  可能是沒有在採訪中抓到什麼有意思的漏洞,也有可能是良心發現?反正第二天泰晤士日報的刊登內容並沒有出現斷章取義之類的話語,而是將重點放到了徐川的年齡上。

  “.....在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的研究人員,是一名來自普林斯頓的十八歲學生.......”

  在報刊上,泰晤士日報將重點放到了徐川的年齡上,而非質子半徑之謎這個問題上。

  不得不說,這一做法的確引起了不少人的。

  對於看熱鬧的普通百姓來說,一個看不懂的問題的解決,遠不如解決這個問題的人才十八歲這個點更有爭議性。

  畢竟這個年齡實在太讓人驚訝了。

  伴隨著熱度和流量,其他媒體也紛紛開始跟進。

  畢竟涉及到東方那個國家的新聞,在西方向來都比較吃香。

  而隨著其他媒體的跟進與挖掘,有關徐川的更多信息也暴露出來。

  《震驚,解決了質子半徑之謎,發現新質子半徑的年輕學者,竟然是一個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