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三千一百四十章 職場競爭,無法避免

  雖然在公司內部,他早就在營造一種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方式,儘可能的避免這種互相之間的惡意競爭,但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職場的地方就會有競爭,這些都是難免的。

  而且一家公司內部應該有競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公司內部的活力,保持充沛的站都有了。如果大家都是一團和氣,互不競爭的話,那該著急的反而是吳浩他們了。

  說實話,在看到澤祥資料後,吳浩簡直是火冒三丈。原本打算重新啟用董益明的,沒想到他這幾年看似好像十分辛苦,貢獻頗多,可實際上呢,卻是翫忽職守,內外勾結,貪汙尋私。

  這讓吳浩深深的感到了欺騙,原來過往的種種居然都是假象啊,不得不說,他還是年輕了。

  按照他的脾氣,當然是想馬上發作,將董益明抓起來嚴懲。

  但是這只是他的個人情緒,作為公司的負責人,他必須首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利益。

  從這方面著想,他必須冷靜下來。要保持充分冷靜和理智,不要被情緒左右。情緒化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事情更加嚴重,還會影響你的判斷和決策。

  所以現在他必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情況,瞭解整個事件的具體原因、影響範圍以及後果。從而才更好地評估問題的嚴重性,並決定如何處理。

  其次,還要評估這件事情對對團隊、公司以及個人可能產生的影響。從公司的整體利益出發,將損失和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然後再考慮如何處理相關人員,這件事情肯定不止是董益明,還有旗下一大批人呢,這些人該如何處理,這也是吳浩比較頭疼的。

  一開了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省事的辦法,也非常出氣,但這並不是最好的處理辦法。因為這些人開除的話,將會對其所負責的項目造成嚴重影響,從而造成巨大損失,這是吳浩不允許的。

  所以這個度必須要把握好,比如對於主犯,和問題嚴重的人員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和程序予以嚴肅處理。

  該送警的送警,該起訴的起訴,針對於這類人,必須要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而針對於一些問題不太嚴重的從犯或者是涉及人員呢,那就得高高的舉起,輕輕的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