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第二代半固態發泡推進燃料

海基著陸場相比於陸地著陸場來說,技術難度或者說火箭返回著陸的難度更大。

  首先海基著陸場是浮動的,它會伴隨著海洋海浪的上下起伏而進行搖擺起伏。除了海浪對它的影響,潮汐,海風,甚至地球偏轉作用力都會對他產生影響。

  這也意味著,這艘海洋著陸場或者說海洋著陸平臺必須要有非常強的抗風浪性,此外,它還必須得擁有精準的平臺定位系統。

  也就是說,它必須要克服海洋以及天氣所帶來的各種影響,將平臺始終保持平穩狀態,並且在一個點上。只有這樣,下降的火箭,才能精準的降落在平臺之上。

  這還只是靜止海面著陸場,還有一種難度更高的,整個海基著陸平臺會呈現勻速向前航行,並保持相應的行進速度,然後精準的接到從天空中返回的芯一級火箭。這就要求整個海基著陸平臺與芯一級火箭之間的配合必須精準無誤,只有這樣,才能讓二者進行無縫銜接。稍微有一點點失誤,那就導致整個回收著陸徹底失敗,甚至可能會釀成嚴重事故。

  而吳浩他們的海洋火箭著陸平臺呢,實際上是由兩艘駁船焊接改造而成的。兩艘駁船被焊接在一起,上面有一個非常巨大的著陸平臺。平臺上面所使用的材料,與航母甲板所使用的材料一樣,甚至其強度方面還要比航母甲板的強度更高。

  此外,在這個著陸平臺上面,還安裝的有消防噴淋系統,它會噴出淡水給整個甲板洗滌降溫,也會在必要的時候噴出乾粉和泡沫,進行快速滅火。

  破船下面安裝的有動力系統,這套動力系統將能夠支撐這艘大型海洋著陸平臺可以每小時5到8節的時速向前行駛,並能夠保持行進過程中平臺的穩定性。而這種雙連體船身,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抗風浪性和穩定性,加上360自由多位推進系統以及川神的智能自主控制系統,能夠控制整個海洋著陸平臺自主航行,並且能夠將其精確的定位到海洋之上,確保它不會隨著海浪海流海風飄動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