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傻眼了的研製難度

“如果只是單純性的造出一臺人工心臟,與市場上的那些產品沒什麼兩樣,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想要的是一顆真正能夠替代心臟功能,並且能夠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的技術產品。患者不必再顧慮疾病,能夠和普通人一樣,不但能夠享受正常生活,還應該享受運動所帶來的刺激,甚至可以嘗試一些常人無法嘗試的極限運動等等。”

  於是帶著這個思路,我們的智能仿生人造心臟技術研究項目組隨即啟動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正式開啟相關的研究之前,在我們看來,這應該是一項並沒有那麼難的項目。但當我們真正涉入後發現,這個項目這裡面的技術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首先我們否決了傳統人工心臟採用泵吸式技術,在我們看來,這種技術的侷限性很大,所以我們並不決定採納。

  既然要仿生心臟,那麼我們能不能仿生出來一個和真人心臟一樣結構的人造心臟出來呢。這個人造心臟和真心臟一樣也是依靠收縮來促使血液流動,如此一來就能實現患者的心跳和脈搏。

  當然了,光有心跳和脈搏還不行,還必須要能夠根據移植者的不同狀態來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移植者在正常走路的時候,這顆智能仿生人造心臟則是正常收縮,當移植者開始跑步或者做距離運動的時候,智能仿生人造心臟也要根據移植者的運動強度以及各個器官的血氧需求量進行調整,增加收縮的頻率,提高供血量,來支撐患者的相應高強度運動。

  同時呢,當移植者平靜下來後,比如躺下休息,這顆智能仿生人造心臟又要能夠檢測到相應的狀態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如調整收縮次數和幅度,從而減少血液流量,從而確保移植者的各大器官恢復正常,不至於繼續充血亢奮。

  光是考慮功能還不行,我們還得考慮材料。既然要仿生模擬真實心臟心跳收縮,這就在材料上面有了嚴格要求。

  首先構成這款智能仿生人造心臟的所有材料,都必須具備耐蝕性好、耐疲勞、生物相容性好等等特點。因為這些要求決定著這款智能仿生人造心臟在移植患者體內的運轉時間,也直接關乎著移植者的生命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