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 225 章 救了又沒救

張良聽到老師痛哭流涕的事,心情居然沒有跟著一同難過。

他關注點歪了。涕泗橫流他知道是什麼,稀里嘩啦是什麼?

張良努力思考,猜出了“稀里嘩啦”大概是描述老師哭泣時如同流水般的聲音。

太子政有時候的用詞真的很奇怪。

“雖你遠遠不如我,但你能在十三歲孤身潛入楚王宮,說動已經不管政事的楚王出兵救韓,比這個世間大部分庸碌稍強些。”嬴小政道。

張良面色古怪:“難得太子誇讚我一句。”

嬴小政沒說話。對於優秀的人,他不吝嗇誇讚。

何況他早就誇過張良了。

張良投秦,嬴小政挺高興。

他的驕傲讓他不會走上任何人的道路,無論是舅父的道路,還是夢中大嬴政的道路。

這是夢境中大嬴政未見過的賢才,所以嬴小政很重視。

當然,他不是不重視李斯、韓非、蒙家兄弟等在夢境中見過的賢才。只是“未知”比“已知”更有趣。

當小成蟜做好今日的測試題,只得了六十多分無緣特製炸雞塊,正破口大罵“我討厭數學”的時候,韓非終於整理好了儀容,在李斯的陪伴下,前來見張良。

朱襄準備好了拜師禮,張良正式拜入韓非門下。

拜完師後,韓非想勉勵幾句,話未說完,又失聲痛哭。

張良忍了許久,最終還是悲從心來,與老師相對垂淚。

李斯拍著韓非的肩膀安撫友人, 朱襄和嬴小政悄悄離開, 並拽走了小成蟜。

“讓他們哭一會兒吧。說不定他們哭的時候,韓國已經被滅了。”

“舅父,你比我還惡毒。”

“啊?政兒?怎麼會有人說自己惡毒!舅父不允許你侮辱自己!”

……

朱襄沒猜錯,就在張良向韓非拜師前後,韓王投降了。

曾經的韓國左邊是魏國,右邊是趙國,下面挨著楚國,面積和魏國、趙國差不多大。

現在的韓國國土縮小到一郡之地,左邊秦國虎視眈眈,上面壓著魏國,下面挨著楚國。若不是魏國和楚國相助,巴掌大的韓國早就被滅了。

為了守望相助,共同抵禦秦國,楚國的陳都、魏國的大梁、韓國的新鄭捱得很緊,都靠近楚國、韓國、魏國三國共同的三叉國境交匯線上。

張良請出楚國援兵,楚將只一旬便到達新鄭。

楚王沒有派出項燕。

他雖昏庸,但不愚蠢,知道項燕是楚國最能打的將領。所以在秦國立志掃平天下之時,項燕當然要拽在手中防備秦國。

廉頗對新鄭只圍不打,忙著收割和分地。

楚王一出兵,他就停止包圍新鄭,但也沒退兵,佔著的地盤仍舊佔著。

韓王本來很高興都城解圍。結果解圍後一看,韓國只剩下新鄭一座城池了。

張勝力主一邊請求救援楚將一同攻打廉頗,奪回韓國土地,一邊繼續向他國求援。

但張勝年紀輕,資歷淺,韓王不聽他的。

且韓王累了。

他先給自己起了個“桓惠”的諡號,然後投降獻城。

廉頗傻眼。

七國愕然。

韓國的卿大夫還準備再頑抗一陣子。

國都被攻打然後復國的例子很多,比如齊國,比如剛被趙國又打了一次國都的燕國。

他們不認為韓國會這麼迅速地滅亡。

但韓王本人擺爛了。

廉頗親自受降,看著那位給自己取好諡號的韓王,半晌無語,不知道該說些啥好。

……

“新鄭之圍被解後,韓王開城門投降了?”

韓非眼睛一眨一翻,暈了過去。

張良一屁股坐在地上,失聲大笑,笑得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