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205、泡溫泉論證(二更合一,269w營養液...)

  子楚喝完湯後,感覺整個人都活過來了。

  溫泉泡暈之後,緩過氣來也快。子楚還有力氣抱怨,怎麼不在湯裡下點麵皮稻米什麼的,吃了等於沒吃,沒飽。

  朱襄將這碗精心準備的湯的做法敘述了一遍,強調他花了很多工夫。

  但子楚也強調,沒吃飽。

  李牧繼續扶額。

  他們有完沒完?之前這兩人不是在說正事嗎?

  他趕緊把話題轉移到正事上,剛還表現得很急的朱襄和子楚卻說,明天再考慮。

  現在天色已晚,就算考慮也考慮不出什麼。明天再慢慢想。

  李牧忍不住了,問道:"那君上你何苦在溫泉中暈倒?"

  朱襄大笑。

  這事確實是急不得的。

  第二日,子楚先看了朱襄的上書,然後自己批改刪減了一番,讓朱襄重新抄了一份,然後拿朱襄重新抄寫的上書,召集行宮中的陪同卿大夫一同商議。

  子楚雖離開了咸陽,去行宮的時候也會帶上一些重臣,不是完全當撒手掌櫃。

  蔡澤和藺贄鎮守咸陽的時候,重要的事也會快馬加鞭送給子楚過目後再決定,不會擅自做主。

  只是苦了馬。

  朱襄重新抄寫的上書刪減了許多具體內容,只簡略地說明了自己的建議。

  這樣朱襄沒有點名道姓,就不會得罪具體的人。

  雖然子楚認為有自己的保護,朱襄得罪了人也無所謂,但能少一點麻煩更好。

  同樣,朱襄的上書中抨擊秦律的一部分建議也被子楚刪掉了。秦律在秦國紮根許多年,若拿到朝堂上討論修改,一定會引起很大麻煩。所以子楚準備回咸陽後,和藺贄、蔡澤、荀子商議後,自己以下詔的方式,悄悄改了就成。

  秦律每年都會修訂,這種小事,為避免麻煩,夾雜在複雜的律令修改中,直接執行即可。

  秦王特有的應對朝議矛盾的方法--只要繞過朝臣就行。

  朱襄覺得這樣不好。但想起這是個君主專|制國家,他就釋然了。

  雖然這樣以後遇到昏君肯定會出亂子,但昏君肯定會出亂子,不差這一道了。

  子楚與卿大夫們商議的只是種植結構的事。

  就算有的卿大夫們沒種過地,但朱襄說起同一種糧食會得同一種病這樣簡單到彷彿在說廢話的常識時,他們還是能聽懂。

  朱襄又加深了一點講,說種田如帶兵,要根據天時地利和農人的身體情況來變化,不能死死按照農書來,就像是不能照著兵書行軍打仗一樣。

  廉頗插嘴:"就是不要成為趙括那樣的人。"

  群臣本來在思索朱襄話中的道理,廉頗這話一說出來,他們就不思考了,使勁點頭贊同。

  懂了懂了,一舉例子就懂了。

  朱襄道;"就是我,如果沒有來到那片田地旁,也說不出如何耕種的細節,只能進行大致的指導。這也和行軍打仗一樣。"

  廉頗再次插嘴:"就像是我再厲害,讓我在漢中指揮秦軍在南越打仗,我也兩眼一抹黑。我連南越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群臣再次使勁點頭,並且給了廉老將軍一個驚訝的眼神。

  沒想到廉老將軍不僅是頂尖的將帥,還有相邦輔政之才啊。

  荀子瞥了廉頗一眼。

  廉頗相邦輔政之才可能有吧。但廉頗現在說話的本事,是他當初假惺惺說不願意替秦國帶兵,跑咸陽學宮裡教學生練出來的。

  自從白起再次病倒回鄉後,前來咸陽學宮教授兵法的人幾乎沒有了,他應該和秦王提一提,兵法還是得繼續教,多引入一個學派,才能讓那些又開始鬧分封制和周禮復古的人安靜下來。

  現在是秦國的時代,將來是秦朝的時代。周禮會發展成秦禮,這是不可改變的大勢。

  儒家弟子應該在這大勢中努力規正前行的方向,讓前行的方向趨近儒家的理想,而不是試圖逆大勢而行。

  廉頗仗著自己年紀大資歷老,即使他不是在秦國的老資歷,也可倚老賣老讓秦國一種卿大夫安靜聽他說話。

  李牧就低調許多,一直沉默,一言未發。

  廉頗和朱襄一唱一和,秦王子楚不斷表示贊同,把此事的基調定了下來。

  這一次收穫之後,秦王子楚會親自巡視關中關東之地,改變一些比較僵化的施政方針。

  至於怎麼改變,就要秦王和他的卿大夫們自己琢磨了。

  這很難。

  他們需要把種植的自主權交給農人,但農人又是目光短淺,很容易跟風的,所以秦國又得幫農人規劃種植結構。

  秦國可以以收稅的方式來讓農人種麥種稻種粟種粟,保護主糧種植的基本盤。剩下來的雜糧,就只能靠引導。

  朱襄建議,秦國各地都有供養秦王的王莊別苑。可以在王莊別苑中種植一些雜糧,然後以較高比例的雜糧換較低比例的粟、稻米、小麥、菽等容易儲存的糧食,比如三比一到五比一這個比例就很合適。

  農人覺得划算,就會用吃慣了的主糧換取這些沒吃慣的雜糧。待他們吃過幾次,習以為常後,就可能自己種植。

  比起秦國強制推廣,讓農人們先適應雜糧的味道,知道雜糧如何吃,或許更容易提高農人們種植雜糧的積極性。

  而且雜糧儲藏不易,王莊別苑種植了大量雜糧也不好儲存。有大量農人來換取不好儲存的糧食,也可以解決儲存的難題。

  朱襄道:"這個建議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一,一些農人可能覺得划算,大量換取雜糧,結果雜糧黴爛,所以要限制每個農人換取的額度,正好可以說是君上對庶人的恩賜;第二,會有富戶看到商機,用較低比例的雜糧換取農人手中的主糧,甚至強買強賣。"

  秦王子楚道:"寡人以詔令規定,若以雜糧換主糧,必須按照與寡人王莊別院兌換糧食同等或者更低的比例。"

  朱襄拱手道;"君上英明。"

  秦王子楚掃視了眾卿大夫一眼,道:"眾卿家裡的糧食肯定多得吃不完,寡人希望你們不要佔這點小便宜。"

  一眾卿大夫忙稱不敢。

  秦王子楚道:"若你們家人族人做此等事,寡人會在殺了他們之後,追究你們管教不力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