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201、兩楚救民事(二更合一,267w營養液...)

  這場連綿小雨沒給已經併入吳郡的廣陵縣帶來多少麻煩,但給楚地帶來很大麻煩。

  楚國內戰結束之後,還未喘息,南楚君就發兵攻打秦國佔據的長江北岸的城池。楚王借出了項燕為主帥,還協同出了一些兵。

  就算在自己地盤上打仗,也至少三個民夫才能供給一個兵卒的後勤。楚地耕種的人就大幅度減少了。

  朱襄在南秦推廣的早晚稻輪種技術,已經被楚人偷偷帶到了楚地。楚國也種上了早晚稻。

  在秦國對楚國發動秦棉貿易戰後,楚國陷入饑荒,之後又陷入內亂。

  可怕的饑荒和戰亂終於過去,再懶散的楚人都勤奮起來,偷師南秦輪種早晚稻。

  若一年能收穫兩次稻米,即使產量不如南秦,也夠他們一年果腹了吧?
楚人這樣卑微的想著。
 去年楚王和南楚君徵發男丁從軍時,楚地的早稻差不多也快黃了。

  楚地婦人背上揹著孩子,手中握緊農具,與家中老人一起,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若是有月光,也在田地中奔波。

  婦人的體力不如男丁,男丁一個時辰能幹完的農活,婦人需要的時間更長。若是身體稍稍弱一下的婦人,可能需要兩三倍的時間。
但沒關係。
 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她在田地旁搭一個茅草房,吃住都在田埂旁,除了累得實在動彈不得,或者夜晚沒有月光照明的時候多睡一會兒,無論白天黑夜都咬牙幹活,田地裡的活總是能幹得完的。

  為了讓兵卒賣命,各國徵發兵卒民夫也會給些糧餉。雖不多,但總比沒有好。

  在累得快放棄的時候,婦人就抱著含著她指頭餓得哭著睡著的孩子暢想未來。

  家中男人帶著糧餉回來,自家田地也正好豐收,一家人能敞開肚子吃頓飽飯。

  然後,他們將餘糧交稅後藏好,每日都能喝上粥。到了秋稻又豐收的時候,過年也能吃飽飯,還能拿餘糧換點魚、肉。

  一年能吃一次肉,就是一個幸福年了。

  想著想著,婦人愁苦的臉上露出笑容,身體上的疲憊和疼痛彷彿都減輕了。

  雖兵災餘燼未熄,但這半年楚地的風雨都很和順。

  楚人們心驚膽戰等到水稻抽穗,灌漿,變黃。

  他們臉上露出了小心翼翼的欣喜笑容,彷彿地裡金燦燦的不是稻子,而是黃金。

  或許在餓肚子的時候,稻子比黃金還珍貴吧。

這時,項燕敗了。
近十萬潰軍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近十萬匪徒。
秦兵似乎對楚人的稻子不感興趣,將楚軍追到淮水邊便匆匆返回,除了急行軍的時候踩壞了一些稻子,沒給楚人造成多大損失,讓聽慣了秦兵暴虐傳說的楚人怪不習慣的。

  其實如果不是朱襄催贏小政趕緊滾回來,秦兵的軍紀也沒那麼好。但太子急著趕路,誰敢中途停下來搶掠?

但潰敗的楚軍就不一樣了。
  或許是恐懼,或許是知道沒糧餉和軍功可領想撈一把,或許單純是手中有了兵器、身邊有了其他兵卒壯膽。除了項燕迅速收攏了自己的部下,民夫和南楚殘軍迅速變成了無惡不作的匪徒。

  他們不僅姦淫擄掠,甚至做燒田毀屋這等損人不利己的壞事。
將領甚至親職指揮親兵這樣幹。
 因為他們明白,戰敗讓他們的兵沒能得到任何好處,若想讓這些兵繼續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自己又不想出這個錢財,就只能讓兵卒搶掠。

  而且剛經歷了戰敗的恐懼,兵卒也需要用無辜平民的血開刃壯膽,恢復士氣。

  楚國疆土內還算好。項燕收攏部下之後,立刻率領親兵剿匪,穩定楚國國內秩序,沒讓匪患擴大。

  但南楚君完全無法約束殘兵,且內遷的楚人也發生了叛亂。許多內遷的楚人南逃,回到被焚燬的故地,自發地想要重建城池。
新生的南楚國遭遇嚴重的人禍。
更悽慘的是,租子還得交。

  絕望的老人在深夜清晨自己走入山林;哭泣的婦人割破手指讓快餓死的孩童吮吸血液果腹;逃歸的征夫發現家鄉已經變成了焦土,而動手者就是他的同袍。

  但即使這樣,平民也是麻木不仁,很少反抗的。

  忍飢挨餓啃草吃土半年過去,秋收讓他們喘了一口氣,交上了借貸的租子,養活了還沒餓死的人,開始期盼第二年的早稻豐收。

  這次南楚國和楚國都沒有徵發兵役徭役,地裡勤勞耕種的人很多。還沒死的老人和咬牙撐下去的婦孺終於可以輕鬆一些,全家人盼著好收成。

  如去年一樣,稻子又黃了,楚人的臉上又出現了期盼的神情。

  然後雨來了。

  各地楚地官員和封君紛紛搭建祭壇,奉上珍貴的貢品,祈求上天趕緊收收神通,不要禍害百姓。

  他們情真意切。

  他們禱告著禱告著,伏在泥水地上痛哭流涕,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

  "但無人像朱襄一樣,率領家丁秦兵幫助農人收割。"春申君黃歇冷笑,"祭壇華美堅固,農人手中卻無收割農具;祭壇上酒肉豐盛,賑濟糧中連糠皮都比沙石少;他們天天在祭壇上對上蒼哭泣,升起高高的火焰,祈求上蒼垂憐,卻無人幫農人燒個窯烘烤糧食。"

  黃歇狠狠將酒杯擲在地上:"項將軍,你這兵是借還是不借!"

  項燕看著地上滾落的青銅酒杯,沉默不語。

  黃歇道:"我用封地中五座小城和你借兵。"

  項燕眉頭顫動了一下,無奈道:"春申君,你這是何苦?"

  黃歇道:"不是我何苦,是楚民何苦。"

  項燕道:"你以前不是這樣的人。難道成為朱襄的友人,變化就這麼大?"

  黃歇反問道:"為何不是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只是朱襄讓我看清了自己。"

  他深呼吸,站起來指著自己的胸口道:"我雖重富貴,也看得見庶民的艱辛!"

  他雙手平端,躬身與地面持平:"項將軍!歇用五座小城借項將軍的兵一用!"

  項燕再次嘆了口氣,起身將春申君扶起來,道:"不是我不願意借給你兵,實在是上次打敗,楚王對我有諸多不滿。我不敢輕舉妄動。"

  項燕被楚王冷落了。

  不是因為焚城遷民,也不是因為潰兵成匪患。

  這種事很常見,不會有哪個國君會為這點小事生氣。

  雖然有士人憐惜楚民之苦,也有人寫文章抨擊項燕,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戰亂,庶民之苦太多了,多得大部分人習以為常了。

  若不是現在有個體恤平民,也出身平民的朱襄公橫空出世,連抨擊項燕的聲音都沒有。

  楚王冷落項燕,只是因為項燕戰敗了而已。

  其實項燕雖然沒有攻下廣陵城,但拔除了長江北岸除了廣陵城之外所有城池,功大於過。

  但楚王早就忌憚項燕聲勢過大,此次只是借題發揮。

  項燕一邊被士人抨擊殘忍,身為楚人居然殘害楚人,一邊又面臨楚王的故意打壓。所以回到陳都後,他閉門不出,低調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