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190、第 190 章(大部分時候的守城戰都並非...)

  項燕看見朱襄如此膽色,臉上佩服神色更重。

  雖然他確實不敢傷朱襄,但這和朱襄膽敢冒險是另一回事。

  "朱襄公與我寫信?我不知,可能是信件遺失了。"項燕睜眼說瞎話。

  他當然收到信了,但不會回。

  朱襄站在道義的一邊,他回什麼都不對。

  但他沒想到,朱襄居然會在守城的時候,親自策馬來到他面前,質問他這件事。這讓他顯得有些尷尬。

  項燕有貴族的操守,不是完全沒臉沒皮的無賴。

  朱襄道:"南楚君可在此?"

  一位發須半百的人,在一輛有著華蓋的戰車上站起來:"寡人在此。"

  朱襄道:"就當信丟了吧。那我再次當面詢問,南楚君和項將軍可否以先祖名義發誓,不傷廣陵臣民分毫?若內遷,也給他們分足田地房屋,讓他們不至於流離失所?"

  朱襄聲音洪亮,聽得他身前身後楚兵都神色動容。

  但南楚君和項燕都沒有回答。

  他們雖然想欺騙朱襄,但這個時代拿祖先發誓是很嚴重的事。何況南楚君立國本來就不正,項燕又是楚王身邊樹敵眾多的新寵,更不敢輕易毀諾。

  朱襄連問三聲,南楚君和項燕都沉默不語。

  他嘆了口氣,道:"那就沒得談了,且戰吧。"

  朱襄策馬回身,坦然走回了自己的陣中,穿過第一道竹柵欄壕溝防線、第二道矮牆和陷阱防線,跨過第三道護城河防線的橋,回到了城門中。

  城門大開,守城的秦兵楚兵已經在三條防線上就位。

  等三條防線都失守,他們才會退回城門中,緊閉城門,在城牆上死守最後一道防線。

  廣陵城此時並不大,只有兩座大門,一座大門還臨水,只有這一座大門前地勢開闊,可供軍隊猛攻。

  南楚君和項燕,以及他們身後的楚國將士,都十分安靜地目送朱襄離開,項燕心裡又是長嘆。

  他知道朱襄此次出現,一定給他的士氣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不知道朱襄是兵家策略,還是無意為之。

  但他無法阻攔朱襄,必須讓朱襄把話說完。

  這時他如果敢射箭嚇唬朱襄,或者開口怒斥朱襄,那士氣會下降得更快。而且朱襄如果在還未開打時出事,楚王恐怕就要交出他,平息秦王的怒火了。

  項燕十分頭疼。雖然還未打,他就知道此戰不好打了。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項燕也只能下令軍隊出擊。

  守城方已經做好準備,戰場又限定在這一面,楚軍和守軍根本沒有任何花哨技巧可言,就是硬碰硬的陣地戰。

  朱襄這裡有陷坑和竹柵欄掩護,項燕則用青銅馬車當盾牌往前壓。

  青銅戰車此時的威力,不比王翦的重騎兵差。

  何況項燕看到了王翦的重騎兵,也訓練了一支具裝騎兵。雖不如重裝騎兵那樣強悍,但也能壓在陣前與守軍正面短距離互相射擊,給守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戰爭現場是血腥的,激烈的。

  守軍佔了地勢的便利,與項燕所率領的楚軍幾乎是一個人換五到十個人。但因為項燕帶來了十萬大軍,光是精銳就有三萬。而守軍滿打滿算,兵卒只有不到兩萬,其中精兵恐怕只有一萬五。其中,只有一半是秦兵老卒。

  所以雙方陣地按照陣亡比例,都算傷亡慘重。

  第一道防線被來回爭奪了三四次,項燕剛率領戰車衝進去,又被廣陵守軍舉著盾牌奪回來。

  具裝騎兵與重步兵直接面對面的硬撞,誰也不肯後退。

  朱襄站在城牆上,用墨家用透明水晶手磨的望遠鏡看著這一幕。

  楚軍與守軍交戰的那一條線,就像是血肉的潮頭,時而前進,時而後退。

  這樣激烈的一幕,卻好像默劇一般。

  除了軍隊指揮的喊聲,平時戰場上應該用來發洩情緒的喊打喊殺聲,在這個血肉浪潮反覆橫推的殘忍戰場上卻很少。

  雙方都像是沉默的巨獸,無言地撕咬。

  整個戰場死氣沉沉,彷彿亡靈活屍一般。

  朱襄深呼吸,滿鼻子的血腥氣。

  "擊鼓,唱楚歌。"

  朱襄吩咐道。

  發須比之前更加灰白的陳啟解下衣袍,袒露上身,親自擊鼓。

  城樓上,楚歌聲陣陣。

  楚辭是屈原之後才成體系,但楚歌一直都有。

  楚人的歌謠大多很灑脫,歌詞中總以當地獨有的風物做比喻。

  如蘭草繁花,江潮林濤。

  即便是悲傷和淒涼的歌聲,在楚人口中,也能唱出幾分浪漫和豪壯。

  如現在。

  這個時代大部分貴族都是高高在上,看不清什麼家國天下的。

  但又恰恰是這個時代,大部分士人又堅守著他們心中的"義",願意為之赴死的。

  廣陵城中的士人幾乎都送出了家人避難,但又都留下了青壯和大部分家丁守城。特別是當家之人,幾乎一個不漏地留了下來。

  陳啟只是其一。

  能戰鬥的,他們已經進入了城門前的防線中,與昔日同為楚人的攻城軍隊廝殺。

  不能戰鬥的,隨朱襄留在城牆上,看著這守城戰最慘烈的前線,聽候朱襄指揮。

  等城門前三條防線失守,守軍退到城牆上,他們即便不太擅長戰鬥,也會一同在城牆上廝殺。

  現在這些人在朱襄的指揮下,敲起戰鼓,拿起楚國傳統的樂器,用最洪亮的聲音,唱出心中最悲愴的歌。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朱襄在心裡道。

  他不是楚人,所以他沒有一同唱歌,只是居高臨下看著遠方隱隱綽綽的項燕和南楚君。

  以及這兩人身前身後身側的楚國軍隊。

  他知道,項燕這十萬大軍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從長江北岸當地徵發的民夫。

  這些人聽到廣陵城牆上的哀切楚歌,會不會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