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190、第 190 章(大部分時候的守城戰都並非...)

  李牧入城後,軍紀比楚軍自己換防時都要好上一些;朱襄來廣陵城這大半年時間,更是將廣陵城民視若己出,每日親自下田指導,連本地士人都做不到如此躬身。

  廣陵城在秦國這裡受到的重視遠遠超過楚國,但廣陵城的士人確實一心盼著楚軍回來,並未把自己當秦人,不感謝朱襄的付出,還暗地裡罵朱襄傻。

  現在他們卻要將自己身家性命都依託在這個"傻子"身上。
要臉嗎!
陳啟顫顫巍巍跪下,一言不發。
他最先請求朱襄公救救廣陵城,現在卻說不出話來。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厚顏無恥嗎?

  可這是一城人的性命,他只能厚顏無恥。

  但陳啟心裡做好了厚顏無恥的準備,卻無法再開口請求,只能不斷向朱襄磕頭。

  朱襄於心不忍,但沒有扶起陳啟。

  他靜靜地看向堂中其他廣陵城的楚國士人。

  在朱襄平靜的眼神下,在場城中士人陸陸續續跪下,磕頭不語。

  朱襄仰頭嘆了一口氣,道:"若廣陵城能守住,我有信心讓廣陵城成為楚國心上的木刺,能說服秦王派重兵把守廣陵城。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廣陵城展現出自己的忠誠和能力上。"

  "我既然在此,就不願意什麼都不做,眼睜睜地看著廣陵城民被殺戮,所以我願意一賭。"朱襄又嘆了一口氣,道,"給你們一日機會,若想離開廣陵城,明日必須離開。待廣陵城與楚國為敵後,你們不要懷抱奢望,還能開城投降。"

  朱襄將蒙恬和浮丘依次扶起:"我不會死。以我聲望,南楚君和項燕都會厚待我。誰挾持我邀功,反而會被南楚君和項燕殺死。

  我頂多隨項燕去楚王那裡做客。"

  "而廣陵城一旦抵抗,一定會遭遇屠城。"朱襄扶起蒙恬和浮丘後,目光低垂,看著跪下的眾人,"你們已經看到了江水北岸其他城池的遭遇,我想你們不會抱有愚蠢的奢望。"

  蒙恬焦急道:"朱襄公!你想想太子!太子還在等你回吳郡!"

  朱襄道:"我所言所行皆出自本心本意,不為任何人事所移。"

  他摸出虎符,道:"我有秦王詔令,可隨時奪南秦三郡虎符。蒙恬聽令!"

  朱襄還未說完,蒙恬仗著自己晚朱襄一輩,耍起了性子。

  他往地上一坐,耍賴道:"伯父,你奪我虎符就奪,但別想趕我走。若伯父出事,太子和我阿父都饒不了我,我不如戰死在這裡。"

  朱襄:"......"

  第一次看見蒙恬在他面前使晚輩的小性子,他真是驚呆了。

  朱襄一向容易被晚輩"拿捏"。蒙恬耍賴,朱襄只能轉移話題:"你先起來,成何體統!"

  浮丘和沒說話的焦勻,趕緊一左一右把坐地上耍賴的小將軍架起來,不讓他繼續丟朱襄的臉。

  朱襄重新端正神情,道:"你們也起來吧,無論是守是逃,現在就該做準備了。明日夜晚,我再來聽你們的決定。"

  朱襄揮手,讓人送這些人離開。

  第二日,朱襄讓秦兵敲鑼統治城民和附近農人,告知他們現在的處境,給他們或逃走,或入城幫助守城,兩個選擇。

  他們只有兩日選擇的時間,之後城中不再允許外人進門。

  在楚人做選擇的時候,朱襄開始派人整修城牆,加寬護城河,修建守城器具。

  然後,項燕終於到了。

  項燕本應該早就到了。

  秦軍象徵性地抵擋了幾次後,很快陸續撤離。項燕收復楚國長江北岸失地本應該不困難。

  絆住項燕腳步的,是屠城和內遷令。

  項燕本不想做得太過分。第一次屠城是為了完成他震懾秦軍和投降秦軍的楚人的意圖,讓秦軍攻佔的城池發生內亂。

  他戰略意圖達到之後,本應該收手。但由他上奏,楚王和南楚君定下的內遷令,卻讓他無法收起屠刀。

  按照項燕本來打算,內遷令是等他收復城池後,由南楚君來慢慢推行。

  但南楚君顯然不想獨自承擔這個責任。既然是項燕的主意,他就要拉項燕下水。

  而且項燕還帶著項家精兵,正好藉著攻城的機會一口氣把城池焚燒了。如果項燕離開後,南楚君自己動手,恐怕會內亂四起,損失慘重。

  說不定他這個南楚君剛當上沒多久,就要被趕下了臺了。

  這其實也是項燕的目的之一。

  內遷令雖然是抗衡李牧的唯一策略,但也是以毒攻毒的策略。若南楚君操作不得當,新建立的南楚國本來就不符合道義,激起士人怨氣後,恐怕很快就會被內部攻破。

  到時楚王就能輕鬆重新吞併南楚國,罷黜南楚君。

  可惜南楚君和南楚國的貴族們不傻,立刻看穿了項燕並不太高明的伎倆。

  內遷令必須由項燕親自完成,否則他們就直接不管長江北岸被秦國佔領的城池,甚至威脅要直接投向秦國,當秦國的附屬國。

  項燕軍事能力一流,但政治能力青澀無比。

  他被南楚君反將一軍,現在被綁在戰車上下不來,不僅名聲大損,進攻步伐也被嚴重拖累。

  幸虧秦軍是鐵了心不想要長江北岸的城池,若秦軍此刻反攻,項燕一定會大敗。

  被逼得沒有活路了,即便是被大貴族們認為麻木如同豬狗的庶人們也會奮起反抗。

  楚國也有許多遊俠,他們召集鄉民與楚軍對抗,雖如螳臂當車,很快就被項燕的戰車碾碎,但次數多了,項燕那輛戰車也難免遭受些許損傷,行駛速度也變得緩慢。

  朱襄便有了足足半月的準備時間。

  廣陵城是長江北岸最後一座大城。

  項燕站在戰車上,看著廣陵城前密密麻麻的竹柵欄,沉沉嘆了口氣。

  "朱襄公,久仰。"項燕站在戰車上抱拳作揖。

  朱襄對身旁的人點了點頭,帶著蒙恬和焦勻,策馬繞過竹柵欄,將自己身體完全暴露在楚軍的視線下。

  "項將軍,久仰。你沒有給我回信。"朱襄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