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蔡澤慶賀禮



 秦國還未和五國聯軍正面作戰,就已經先贏下一局。


 蔡澤對老秦王道:“君上,請讓我再贏下一局,作為慶賀新王繼位的禮物。”


 老秦王頷首。


 蔡澤在三晉之地當郡守,可不是隻做了幫朱襄管理長平這點小事。


 他是縱橫家,接管了范雎情報頭子的職責,負責了范雎當初的事。


 在上黨時,蔡澤已經向六國派出無數釘子,埋下無數離間計的種子。特別是秦國的心腹大患信陵君,他已經準備多時。


 此時,蔡澤留下的後手終於在最適當的時機發動。


 魏王原本就嫉妒魏無忌的才華和聲望,蔡澤接管范雎的工作後,花費了大筆錢財在六國為魏無忌揚名。


 他甚至拿朱襄當魏無忌的墊腳石,點評朱襄雖好,遠遠不如魏無忌。


 朱襄出身卑賤,不過是搭上了秦國外戚的路才飛黃騰達。而魏無忌是魏王的弟弟,是七國僅次於國君最尊貴的人;


 朱襄只會種地。魏無忌什麼都會,特別是國政和打仗,這才是真正的人才;


 朱襄號稱名滿天下,但是他居然沒有門人跟隨,說明他的名聲都是虛的,真正的賢才不屑於投奔朱襄。魏無忌門客眾多,個個都是大才,這才是真正的名滿天下應該有的模樣……


 蔡澤把魏無忌捧得高高的,說秦國多次攻打三晉之地,為何獨獨與魏國摩擦不大?這當然是因為秦王懼怕魏無忌。


 魏王雖然平庸,魏國國內也幾乎沒有什麼能抵抗秦國的賢臣名將。但誰讓魏國有魏無忌?魏無忌一人就抵消魏國平庸的國君和大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秦王不敢輕易與魏國動兵。


 魏國若不是有信陵君魏無忌,早就已經亡國了。


 “可惜魏王不是魏無忌,否則魏國估計已經成為秦國的心腹大患。”


 蔡澤如此傳揚。


 魏王自己聽了這些傳言,多次對外說,還好寡人有無忌這個弟弟,否則秦國人就要來了。


 魏無忌聽兄長這麼說,心中十分寬慰。


 魏王表現得十分信任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也以為魏王真的已經不忌憚他。他其實一直察覺到魏王在忌憚他。但在秦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之後,他的兄長似乎終於摒棄了那一點點的嫉妒,對他越來越信任看重了。


 此次他能成為五國聯軍的主帥,就是他兄長的支持。


 所以蔡澤那些溢美之辭,信陵君並沒有放在心上。


 他是自傲的,溢美之辭雖然有些誇大,但大部分還是實話實說。


 蔡澤確實是實話實說。


 沒有什麼比實話實說上增加一點點誇張的說法更好的捧殺。正因為是實話實說,所以嫉妒信陵君的那些人才會更加難受。


 現在到了蔡澤該收穫的時候了。


 秦國派出使臣去與五國聯軍說和,表示願意幫助魏無忌成為魏王,只希望魏無忌不要插手秦國與周王室的戰爭。


 在秦國派出使臣的同時,蔡澤就將這個消息傳到了魏王耳中。


 秦王為了讓五國聯軍退兵,許諾讓信陵君魏無忌成為魏王,並且簽訂合約,與魏國永世交好,不會進攻魏國。哪怕秦國將來統一了天下,也會讓魏國成為秦國的附屬國,不廢除魏王之位。


 魏國上下大驚失色。


 蔡澤又發動在魏國的釘子,拿出重金傳播謠言,說魏國士人都認為這件事對魏國很好,他們很支持。


 秦國勢大不可避免,這次五國合縱攻打秦國也不一定能贏。如果接受秦國的條件,那麼魏國就等於永遠高枕無憂,就算改朝換代,魏國還是魏國,魏國的貴族還是魏國的貴族。


 當週王室的魏國,和當秦王室的魏國其實沒什麼區別不是嗎?


 而且魏無忌確實比如今的魏王強大許多,即便是秦國人毀約,讓信陵君當魏王的好處也很大。


 誰不希望信陵君當魏王?魏國人就很想。


 魏王也知道信陵君在魏國的聲望,知道很多人都想讓信陵君當魏王。


 甚至他自己內心都認為,如果信陵君當了魏王,恐怕比他當魏王對魏國更好。


 但正是因為如此,魏王絕不可能讓信陵君當魏王。否則他成了什麼?


 這顆離間計的種子終於萌發,蔡澤準備了幾年的謠言在這一刻露出了毒牙,朝著魏王和信陵君的關係咬下。


 魏王命令退兵,讓信陵君回國解釋這件事。


 當然,魏王只是說現在到處傳言,信陵君想要藉由率領五國聯軍攻打秦國的機會逼宮篡位。他信任信陵君,希望信陵君能回魏國把這件事好好說清楚。


 他不懷疑信陵君,但信陵君如果不回去,那就是信陵君心裡有鬼。


 魏無忌當然問心無愧,他原本打算立刻回魏國解釋,並且繼續勸說魏王出兵。


 現在五國合縱聯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怎麼能中途而廢?


 聽聞秦王病危,新王準備繼位。如果不趁著秦國新舊秦王相交的機會出兵,那麼五國恐怕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但信陵君的門客不願意。


 他們一身榮辱都繫於信陵君一人,一旦信陵君身死,他們肯定也只能跟著一同死或者四處逃竄。


 就算不說他們自己的未來。他們不相信魏王。信陵君一旦回到魏國,恐怕就會人頭落地。他們怎麼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敬仰的人身赴死地?


 信陵君有許多門客,品德高尚品德低劣的都有,但他們都為信陵君著想。


 蔡澤利用了信陵君門客太多人心不齊,專門收買了其中膽小的、或者對魏國沒什麼好感的人,讓他們在信陵君門客中傳播“信陵君回到魏國一定會被魏王殺掉”的慌亂情緒。


 “不要讓信陵君回魏國。一旦信陵君回到魏國,他就再也無法離開魏國了!”


 這件事也是事實,所以才能這麼快地讓信陵君的門客達成共識。


 最終信陵君最信任的門客勸說信陵君:“你如果回魏國,正嫉妒你的魏王一定會殺了你,魏國就會危亡;但若你躲在其他國家,等魏王冷靜下來就會請你回去,你和魏王重歸於好,魏國才會無恙。”


 信陵君很聰明,他被說服了。


 他也猜到,自己回魏國,最好的是被囚禁,最差就是被殺掉。


 他為了魏國不懼怕被殺,但這時候魏王如果兄弟相殘,以他的聲望,說不定會像趙王殺朱襄一樣,引發魏國的動盪。


 為了魏國,他不能讓魏王殺掉,他只能逃走。


 而當魏王意識到了錯誤,確實也會與他和好,迎他回魏國。雖然那時候,他們已經錯過了攻打秦國的最佳時機。


 信陵君苦笑不已:“最終秦國勢大不可避免嗎?”


 信陵君看著自己的帥印,看著自己的帥旗,看著印著“魏”的旗幟,淚流滿面。


 他從未想過與兄長爭奪王位。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為兄長做得還不夠多嗎?為什麼兄長還是不信他?


 “如果秦國勢大,魏國一定會被滅。魏國都被滅了,爭奪王位還有意義嗎?”魏無忌捂著臉,淚水從指縫中溢出。


 他知道,自己一旦從這裡離開,恐怕他的雄心壯志也再也無用。


 就算魏王醒悟,他也沒有再幫助魏國的機會。因為秦國不會再給六國這個機會。


 “信陵君,不用這麼悲觀。秦太子也已經年老,秦國國君可能儘快就會再次更替,我們還有機會。”有門客不能理解信陵君的悲觀。


 信陵君苦笑:“如今的秦王和即將繼任的秦王不一樣,如今的秦太子和下一代秦太子也不一樣。不會再有這個機會了。”


 待秦太子登基之後,他絕對不會像如今的老秦王一樣大權獨握,而是會在自己剛一繼位,就將權力分給如今的公子子楚、以後的太子子楚。


 當他去世,太子子楚繼位的時候,秦國不會有任何動盪。


 甚至如果朱襄公的外甥公子政沒有夭折,能夠順利長大。將來子楚將秦王之位傳給公子政,秦國也不會出現任何可乘之機。


 信陵君看得很清楚。老秦王快要病死前為何秦國有那麼大的改變?因為老秦王自己也知道,他的死去,就是昭示著秦國舊統治集團的落幕。


 當太子柱繼位,秦國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統治集團。


 新舊交替,秦國一定會有很多錯漏,朝政一定會變得混亂,士氣甚至也可能低落。


 而且廉頗畢竟是趙將。即便李牧已經展現出他能帶領好秦人,但廉頗不一定。


 這麼好的機會,這麼好的機會……這甚至可能是六國削弱秦國、讓秦國回到函谷關的唯一的機會!


 “為什麼,為什麼……”信陵君的哽咽變成嚎啕大哭,他不能理解這件事,不能理解啊。


 就算魏王猜忌他,為何不能等這件事結束之後再猜忌?為什麼非要在這個最重要的時機猜忌?難道魏王看不出這一定是秦國的離間計嗎?這時候五國聯軍分崩離析,只有秦國人能得利!


 魏無忌感到深深的絕望。


 他模糊的視線中突然出現了朱襄的身影,那個他沒機會見太多面、說太多話,但已經被他視作友人的身影。


 當初朱襄離開趙國的時候,是不是就和他現在掛印離開時一樣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