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一八零章 世子多疾病,汝當勉勵之。朱高煦委屈:可皇帝他不認賬了

  韓成本來想說,朱允炆那樣的奇葩,也算是的百年一遇了。

  但想想大明最盛產的,好像就是奇葩皇帝之後,又將說了一半的話改了口。

  “朱高熾雖然和他的經歷相似,但並非是生在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

  燕王妃也是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打小對他的教育很好。

  更為重要的是,他也在成為了皇帝之前,經歷了很多的磨礪。

  燕王起兵靖難的時候,北平城那裡,就是他這個燕王世子進行坐鎮的。

  將北平這裡牢牢控制在手中,沒有出什麼亂子。

  以萬人兵馬,藉助北平城,在燕王妃等人的協助之下,擋住了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

  給燕王守住了大本營,讓燕王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殺敵,完成戰略部署。

  燕王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都是有本事的。

  尤其是二子朱高煦,那真的勇猛異常,很好的繼承了燕王的勇武。

  靖難之中,奮勇拼殺,曾多次在危難之間,將燕王朱棣給救出來。

  而燕王朱棣,因為世子朱高熾出生的時候,險些害死燕王妃,所以對朱高熾,一直都不太喜愛。

  尤其是後面發現了朱高熾是一個喜靜不喜動的性子,一點都不隨自己之後,就更加的不喜歡他。

  燕王身側,有一個叫做黃儼的宦官。

  被燕王二子朱高煦收買。

  在朱高熾駐守北平,抵禦李景隆的時候,曾向燕王進讒言,說是世子將會佔據北平歸朝廷,拒絕燕王入城。

  燕王當時就對朱高煦說,你兄長自幼下孝順,哪裡會做這樣的事?

  朱高煦則說,大哥孝順是孝順,但爺爺在的時候,他和太孫之間的關係,可是非比尋常,兩個都是喜歡讀書的。

  這些事情,後來不知道怎麼,被朱允炆這邊的方孝孺知道了。

  於是方孝孺,就給朱高熾送來了一封信,許諾給朱高熾燕王之位。

  令其歸順朝廷,以此拉攏朱高熾。

  並故意將這件事情進行宣揚。

  北平那裡的宦官,將這事情火速報告給燕王。

  說是朱高熾和建文帝相互勾結,建文帝的使節,都已經到了北平城了!

  當時,燕王遠離北平,在河北,山東一帶帶兵作戰……”

  韓成說到這裡,朱元璋微微皺眉。

  這件事情,對於朱高熾影響很大,會決定他今後的命運。

  一個應對不好,就會遭受致命的打擊!

  而這件事情,也確實很棘手,不好應對。

  但從他今後能坐上皇帝這件事情來看,必然是渡過了此番的危機。

  就是不知道用的是什麼辦法。

  “就在燕王將信將疑的時候,朱高熾派遣的人過來了。

  不僅奉上了未曾開封的書信,還將建文帝的使者,一併綁了過來。”

  漂亮!

  朱元璋聞言,面上露出了笑容。

  朱高熾這一手,玩的是真漂亮!

  輕輕鬆鬆的一個舉措,就將老四的疑慮打消。

  想不到啊,這個自己平日裡看著不順眼的小胖子,竟然還有這本事!!

  朱允炆那孫子,差這小胖子差的太遠了。

  但凡有這小胖子的本事,也不至於會被那些文官們,給當成傻子來愚弄!

  同樣都是受到儒家影響,這差別是真大!

  從韓成說的這件事情裡,朱元璋已經相信了韓成的話,朱高熾這小胖子,確實和朱允炆不是一路人。

  “咱記得,你上次與咱說靖難之役的時候,為了對付那鐵鉉,儘早攻克應天。

  老四曾經對他家老二說過,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的話。

  又聽你說,這朱高煦在靖難之中立下諸多戰功,且早在剛開始作戰的時候,就要對朱高熾動手,可謂是覬覦世子之位良久。

  這等情況下,只怕朱高煦的太子之位並不好做,今後成為皇帝,也沒有那樣簡單,那樣容易吧?”

  朱元璋望著韓成詢問。

  韓成點點頭道:“確實如此。

  永樂二年,已經成為永樂帝的朱棣,開始在朝廷之中,談論立儲的問題。

  這個意思透漏出去之後,立刻就令許多人,從中嗅到非比尋常的意味。

  這個意思透漏出去之後,立刻就令許多人,從中嗅到非比尋常的意味。

  畢竟一般而言,立儲講究一個長幼有序。

  本就為燕王世子的朱高熾,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太子。

  這件事情本沒有什麼好商議的。

  可現在,永樂帝卻傳達出了這樣的意思,這顯然是一個非比尋常的信號。

  明顯是永樂帝,也不太想要立世子為太子。

  再加上朱高煦在靖難之中,立下赫赫戰功,而永樂帝又對他非常喜愛。

  所以眾多的武勳,便都紛紛動心,開始不斷上書,請求立二皇子朱高煦為皇太子。

  而兵部尚書金忠,則堅定的站在大皇子朱高熾的這一邊。

  不斷的說出歷史上諸多立幼而不立長子,所產生的爭端,來警告勸說永樂帝不要立二皇子,應該立大皇子。

  後面,永樂帝又詢問解縉,黃淮等人,關於這件事情的意見。

  解縉,黃淮等人都是文臣,和大皇子的關係非常的好,自然是堅定的站在大皇子這邊,主張立嫡以長。

  到底立誰為皇太子,素來殺伐果斷的永樂帝,陷入到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猶豫不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解縉說出了一個,具有決定性的條件。

  他對永樂帝說,好聖孫,可旺三代。

  好聖孫就是大皇子的長子,朱瞻基。

  永樂帝向來喜歡這個長孫。

  所以,經過了一番仔細的權衡之後,他最終還是做出了,立嫡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決定。

  後面,冊立大皇子朱高熾為皇太子,二皇子為漢王,三皇子為趙王。”

  朱元璋聽了韓成的話之後,搖了搖頭。

  覺得老四什麼都好,就是在這上面,有些過於優柔寡斷了。

  直接立下朱高熾,這個長子也就是了,哪裡需要想那樣多?

  就跟自己從一開始到最後,都認定了皇位,是標兒的那樣。

  只要自己這個當父親的,能在這事情上,堅定決心,不讓其餘人看到機會,那麼絕對不會有這樣多的事。

  “老四這事情做的不夠好,他每個兒子身邊。都有不小的力量圍繞。

  尤其是老二,還立下那樣大的戰功,又有老四當年自己親口說出來的那句話在,眾多武勳都服他,想要他這個親近武勳的人,做皇帝。

  在這等情況下,哪怕是他立下了皇太子,也肯定是少不了諸多爭端。”

  朱元璋說著搖搖頭,顯然對朱棣的處理辦法不認可。

  “陛下說的對。”韓成對著朱元璋,挑了挑大拇指。

  “漢王,趙王並不甘心。

  尤其是二皇子朱高煦,心裡面那叫一個憋屈。

  明明靖難之中他立功最大,老頭子當初,還說出過那樣的話,結果哪能想到,在最後的關頭,他爹竟然不認賬了。

  後面曾多次發出怨言,還直接用唐太宗李世民自比,說,‘我英勇,豈不類秦王世民乎?’

  並請天策衛為自己的護衛。

  這些言論,雖然激起了永樂帝的反感,不過念在他立下的功勞,當然,可能也對自己的翻臉不認賬覺得有些愧疚,所以永樂帝倒也不曾真的在這上面,對其進行深究。

  與此同時,趙王也一樣是個不省心的,多次惹禍。

  太子朱高熾,多次在永樂帝面前,給他們二人解圍。

  盡顯兄長風範。”

  聽到韓成說起這些,朱元璋再一次點了點頭。

  覺得朱高熾這個小胖子,確實不錯,是個深藏不露的主。

  別管他是不是真的,如同他的所表現出來的那仁愛,但只要他將作為兄長,該有的風範給拿出來,他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他面前,朱高煦兩個人,只能是弟弟。

  聽到這裡,朱元璋基本上已經能確定,今後這朱高熾登基之後,基本上不會對他的兩個弟弟下死手。

  他前面的調子,已經定在那裡了,後面就算是裝,也要裝下去!

  “永樂七年,永樂帝命皇太子監國,令楊士奇,金忠等人進行輔佐。

  永樂帝自己則帶兵北上,開啟了第一次御駕親征。

  漢王朱高煦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比如,解縉這個在朱高熾成為太子的事情裡,出了大力氣的人,早就被朱高煦恨上了。

  而解縉此人,也是個恃才傲物的。

  真的多說起,多少和三國時的楊修有些類似。

  朱高煦受封漢王之後,行事高調。

  不少東西都超過了應有的規格。